铁笼山剧本唱词

来自戏曲百科

京剧《铁笼山》剧本唱词京剧《铁笼山》又名:《山顶拜泉》《败阵祈泉》《大战蛮兵》剧本唱词角色姜维:武生 司马师:净 迷当:净 剧情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率兵伐魏。司马师命弟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亦率兵以御之。姜维用计杀徐质,魏兵大败,追至铁笼山。司马昭无路可走,命兵将上山屯扎,死力拒守。姜维四面围困,断其汲水道,军心惶惶,溃散之象,即在目前。司马昭几欲自刎,用主簿王涛之谋,拜泉祈井,竟然得邀天佑。顷刻间井泉源源而来,取之不竭,人马不至枯渴。姜维茫然不知,正幸歼厥巨寇,计日可待,因此并不逼攻。伐魏之先,姜维以金帛结好羌王迷当,约其发兵助战。魏将郭淮,探悉羌兵已至,遣陈泰诈降,诱迷当而擒之。复用好言抚慰,且以厚利相许,迷当遂为魏用,暗率魏兵往见姜维。姜维以为迷当之来践前约也,坦然不疑,迎入帐中,不料一哄而起,姜维急急跨马逃逸,腰间只有一弓。郭淮从后追赶,姜维拽弓作声,接连十余次,并无一箭发出。郭淮知其无箭,反拔箭以射,姜维接箭回射,郭淮应弦而倒,乃得脱去。此次先胜后败,姜维折损人马,果然不少。 注释剧本所述四十五万大兵,只剩七人五骑,未免言过其实,太觉看轻姜维。且魏都督司马昭,误为司马师,不知是何用意。中间射杀郭淮一节,颇有精彩,亦不叙及,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矣。 京剧《铁笼山》剧本唱词 【第一场】(四龙套、四下手、陈泰、司马师同败上。)司马师  (白)     且住,看姜维杀法厉害,如何是好?陈泰   (白)     前面已是铁笼山,暂到那山内,安下营头,再作道理。司马师  (白)     好。             众将官,山内躲避。(四龙套、四下手同允。〖牌子〗。众人同下。)【第二场】(四龙套、郭淮同上。)郭淮   (白)     杀了两日一夜,也不知都督逃往何方去了?看铁笼山内,尘土飞扬,想是我兵在内。             众将官,铁笼山去者。(〖牌子〗。众人同下。)【第三场】(四龙套、四下手、陈泰、司马师同上。)司马师  (念)     蜀兵杀法多英勇,我兵退败在铁笼。(四龙套、郭淮同上。)郭淮   (白)     参见都督。司马师  (白)     将军少礼,请坐。郭淮   (白)     谢座。司马师  (白)     姜维如此雄猛,我兵只得在此安营,稍避其锋,再作道理。(内喊声。)司马师  (白)     营外何事喧哗?陈泰   (白)     待末将前去看来。(陈泰下。内喊声。陈泰上。)陈泰   (白)     启都督:不料此山荒僻,山内无水,故而众将士喧哗。司马师  (白)     嗳呀不好了。(〖牌子〗。)司马师  (白)     想这营中无水,三军不战自乱,这便如何是好?郭淮   (白)     启都督:想昔年诸葛亮征剿南蛮,七擒孟获之时,也是军中无水。那孔明上山祈祷,山泉暴出。都督何不也上山祈告上苍,或者天赐泉水,也未可知。司马师  (白)     好,山头去者。(〖牌子〗。众人同转场。场上设香案。)司马师  (白)     弟子魏国都督司马师,祷告皇天上帝、济渎等神:今日带兵与蜀兵交战,败至此山,不想此山无水,三军大乱,叩求上苍,赐下甘泉,以救生命。(〖牌子〗。场上撤香案。探子上。)探子   (白)     启都督:山下泉水涌出。司马师  (白)     再探。(探子下。)司马师  (白)     天赐甘泉,我等保有生命,我等往空一拜。(〖牌子〗。探子上。)探子   (白)     今有姜维,借得西羌十万蛮兵,前来助战。司马师  (白)     再探。(探子下。)司马师  (白)     呀。郭将军,今有姜维借得蛮兵助战,如何是好。陈泰   (白)     启都督:想那西羌国王迷当,与末将有一面之缘,末将愿去,顺说与他,叫他将兵马借与我国,不知都督意下如何?司马师  (白)     只怕他未必肯弃姜维,来助我国。陈泰   (白)     那迷当为人,喜怒无常,待末将前去搬动是非,借得兵来,也未可知。司马师  (白)     就命将军前去,须要小心。陈泰   (白)     得令。     (念)     但凭三寸舌,要借十万兵。(陈泰下。)司马师  (白)     陈泰此去借兵,若得成功,此乃是天助我也。正是:     (念)     暗地设下反间计,要与姜维见高低。(司马师、郭淮、四龙套同下。)【第四场】(四上手、四蛮婆、四将、迷当同上。)迷当   (点绛唇)   坐镇西羌,统领儿郎,英雄将,威震四方,无人敢抵挡。     (念)     三国纷纷起战争,孔明火烧藤甲军兵。七擒孟获某在内,陈泰领兵到如今。     (白)     孤,迷当。镇守西羌,只因姜维命人前来借兵,是孤未即应允,今特带领蛮兵番将,迎上前去,看那姜维是怎样行事。             孩子们!四蛮婆、四将   (同白)    有。迷当   (白)     起兵前往。(众人同转场。陈泰上。)陈泰   (白)     参见老大王。迷当   (白)     我当是谁,原来是陈将军,前来作甚?陈泰   (白)     今奉我都督之令,特与老大王借兵。迷当   (白)     陈将军,你来晚啦。我的兵,已经尽借与姜维了。陈泰   (白)     呀,老大王,那姜维在背地,曾经辱骂大王,为何借兵与他?迷当   (白)     原来如此,那姜维胆敢无礼。孤就将兵马,借与你家就是。陈泰   (白)     如此多谢老大王。迷当   (白)     孤虽将兵马借与你国,但是一件。陈泰   (白)     哪一件。迷当   (白)     阵前交战,伤孤一卒……陈泰   (白)     赔将一员。迷当   (白)     伤孤一骑……陈泰   (白)     赔银十两。迷当   (白)     君子一言……陈泰   (白)     岂能反悔。迷当   (白)     好。陈将军先回,孤家大兵,随后就到。陈泰   (白)     多谢老大王。(陈泰下。)迷当   (白)     孩子们兵发魏营。(众人同下。)【第五场】(姜维上,起霸。)姜维   (念)     小小一计非等闲,司马被困铁笼间。幼习黄公三略法,姜维曾受武侯传。     (白)     吾,姓姜名维,字伯约。今奉幼主之命,带领四十五万铁甲雄兵,扫荡中原,司马师被某一战,被困在铁笼山。昨夜夜观天象,见将星混乱,今日难免一场鏖战。             马岱、夏侯霸听令。(马岱、夏侯霸同上。)马岱、夏侯霸  (同念)    谯楼鼓打三更尽,夜宿貔貅百万兵。姜维   (白)     命你等,各带三千人马,埋伏在铁笼山口,司马师到来,接杀一阵。马岱、夏侯霸  (同白)    得令。     (同念)    计谋安排定,尽在一战中。(马岱、夏侯霸同下。)姜维   (白)     苍天呀,苍天!     (念)     若助弟子三分力,管取中原一战成。     (白)     众将官,你等三更时分,饱餐战饭,整顿貔貅,个个奋勇当先,随我出阵。(四上手、四蛮婆、四将、迷当同上,对阵。)姜维   (白)     原来是老大王,姜维马上不能全礼,请了。迷当   (白)     姜维你下得马来,孤家有话对你讲。姜维   (白)     老大王有何金言,马上请讲。迷当   (白)     叫你下马,难道孤还有什么歹意之处?姜维   (白)     看老大王变脸变色,待我下马。迷当   (白)     看枪。姜维   (白)     老大王,为何提枪就刺?迷当   (白)     这兵将人马,本是孤家的,借与不借,全凭孤家。你为何再背地辱骂孤家?姜维   (白)     此话是何人讲的?迷当   (白)     此乃是陈泰讲的,难道还是假的不成嘛!姜维   (白)     老大王,有道是旁耳之言,不可深信。迷当   (白)     什么旁耳之言,你看枪吧!姜维   (白)     老大王再三逼迫,姜维无礼了。(姜维、迷当同开打,同下。)【第六场】(司马师上,起霸。)司马师  (念)     蜀、魏连年动刀兵,东荡西杀数十春。姜维用计心太狠,将吾围困铁笼心。     (白)     吾,大都督司马师。今有姜维,带领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将吾兵围困在铁笼山内,也曾命陈泰向西羌借兵,未见回来。(陈泰上。)陈泰   (念)     千军容易得,一将更难求。     (白)     参见都督。司马师  (白)     借兵一事如何?陈泰   (白)     老大王已经允准,大兵随后即至。司马师  (白)     好。一同接杀前去。(司马师、陈泰同下。)【第七场】(姜维、马岱同败上。)姜维   (白)     马岱,看看还有多少人马?马岱   (白)     还有七人五骑。姜维   (白)     想我姜维,带领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如今只剩得七人五……(姜维吐血。)姜维   (吐)     唔噜噜噜噜。马岱   (白)     请主帅暂且回营,等幼主大兵到来,再行交战。姜维   (白)     好。收兵。(姜维、马岱同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