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贵臣

来自戏曲百科

郭贵臣(1932-),长春评剧院评剧表演艺术家,工小生,河北省玉田县人。 1947年在长春新民戏院先后拜邢克增、张菁华为师,学习京剧《鸿鸾禧》、《黄金台》、《吕布与貉蝉》、《孔雀东南飞》、《玉堂春》《评雪辨踪》等戏。1950年参加长春市评剧团,师从郑锡伍,改学评剧,演出了《杜十娘》(饰李甲)、《回怀记》(饰张廷秀)、《马寡妇开店》(饰狄仁杰)等。此后一直担任主要演员,长期与筱王金香、王曼苓、张桂霞等合作演出。他的代表剧目有《江风记》(饰吴彦)、《刘伶醉酒》(饰刘伶)、《密建游宫》(饰密建)、《半把剪刀》(饰曹锦棠)等。1961年随《密建游宫》剧组赴上海、武汉、南京、大连等地巡回演出,一路获赞誉。同年5月上海中国唱片社为其主要唱段灌制唱片。1978年调吉林省戏曲学校任教。其弟子有宋云萍、张学军、孙广田、陈维峰等。

郭贵臣早年嗓音高亢、明亮、变声后人称“云遮月”。他根据自己嗓音变化条件摸索出真假声相结合的发声方法,把京剧、大鼓、皮影等姐妹艺术的一些音调和演唱技巧,吸收融合到评剧唱腔里,润腔中的“圆”、“收”得法,形成了委婉中见棱角,沉稳中显俏丽的唱腔特点。为评剧小生行当腔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郭贵臣,男,评剧表演艺术家,1932年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小盘龙村一个三代木匠之家。当时的玉田县俗称“落子窝”,她的父母都会唱几段落子腔。他幼时酷爱戏曲,因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带着他苦度时日。少年时代的郭贵臣给地主放过羊,喂过猪。后来母亲带着他流落到长春,母亲改嫁后,他被一家好心人收养。白天给人打零工,晚上跑到新民戏院看戏,不论京剧还是评剧他都看,受到很大影响,从而更加酷爱戏曲。1942年,他在新民戏院跑大兵,一边看戏一边学戏。长春解放后,他正式在新民戏院学戏。他的启蒙老师是小春涛,后又拜郑锡伍为师,专攻文武小生。1950年正式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配演小生的姜妙香为师。1951年开始便演出大轴戏。1953年,在长春评剧院主演的《刘伶醉酒》、《密建游宫》、《吕布与貂蝉》以及现代戏《罗汉钱》、《金沙江畔》、《节振国》等剧,均有强烈反响。长期与筱王金香、王曼苓、张桂霞等合作演出。1961年随《密建游宫》剧组赴上海、武汉、南京、大连等地巡回演出,一路获赞誉。同年5月上海中国唱片社为其主要唱段灌制唱片。


郭贵臣的表演与演唱以细腻传情著称。他的表演以其师郑锡伍的小生风韵为基础,并揉进了京剧姜派精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念白是在传统评剧念白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半韵半白,他的唱讲究“棱、圆、收、摔”,因此他的演唱慢而不断,快而不乱,慢中有情,快中有字。郭贵臣少年学戏时,嗓子不担活儿,甚至有时一段唱腔怎么也唱不下来。于是,有人下结论说:“他要能成角儿,我就头朝下走”。这话对年少的郭贵臣来说是很大的刺激与鞭策,他横下一条心,以惊人的毅力和苦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365天,起早贪黑练嗓子,练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将原来的沙哑嗓音,练成了被人们喜爱并欣赏的音色,在唱法上,气口板头上掌握的极好。他在练身段和台步的时候,从不惜力,为了练好圆场功,有时走在马路上,竟忘情的跑起圆场来,引得路人驻足观看,有的人竟说:“这个人有病吧?这人是精神病患者吧”。郭贵臣常常围绕着长春市人民广场练习跑圆场,一跑就是几十圈,长春的冬天,风雪满天,滴水成冰,人们穿着棉衣棉裤,北风吹来有时都要打寒战,耳朵冻得通红,郭贵臣却穿着薄薄的练功服,浑身上下还冒汗呢!



他的代表剧目《刘伶醉酒》是一出很吃功夫的文武小生戏。这是郑锡伍老师传授给他的。在学戏时,郑老师对他的醉步总是不满意,总觉得他还没找到人物的感觉,不到位。郭贵臣从不喝酒,他也不会喝酒,根本体验不了喝醉酒的神态与体态。为了学好这个醉态,他竟然买了半斤白酒一饮而尽,须臾之间,只觉得头晕脑胀,脚下没跟,晃晃悠悠,他边走边练,三晃两晃,不知不觉顺着楼梯滑落下去,后背擦掉了一层皮,鲜血顺着脊梁往下流,染红了上衣。郭贵臣是个率真执着的艺术家,每逢他演出时,总要提前三个小时到剧场化妆。他常说:“一个演员要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十年浩劫,郭贵臣全家被迫回到玉田老家当了农民,十年之后,吉林省戏曲学校盛情聘请他与妻子张桂霞到戏校任教。其弟子有冯子洋、宋云平、张学军、孙广田、陈维峰等。张桂霞与郭贵臣生有一儿一女,女儿郭玲是文化部勇进评剧团刀马旦演员,儿子郭勇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兼副导演,曾主演影片?《走出迷魂谷》、《男儿远行》、《梅花公寓》、《红蜘蛛》、《紫丁香校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