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花灯剧院

来自戏曲百科

贵州省花灯剧团成立于1956年,2011年转企改制为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单位”和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经过几代花灯艺术家的艰苦开拓和辛勤探索,花灯戏由一个单一的民间艺术形式衍变成载歌载舞、风格独特、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地方剧种,成为中国戏曲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还成立了贵州省民族乐团,承担着传承、弘扬贵州民族音乐的重任。60余年辛勤耕耘,60余载春华秋实,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排练了两百余部内容积极向上、形式生动活泼、风格浓郁鲜明的花灯戏及花灯歌舞,并远赴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演出,深获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型花灯戏《七妹与蛇郎》《乌江云·巴山雨》《灯班传奇》《平凡的岗位》《女飞行员》《桔乡情》《月照枫林渡》《双相亲》《征人行》《枫染秋渡》《盐道》《云上红梅》《一路芬芳》等;花灯小戏《拜年》《打鸟》《打舅娘》《典型人家》《村长醉酒》《新官宴》《喜事成双》《上任》《拾玉镯》等;戏曲电影《月照枫林渡》;花灯歌舞《踩新台》《庆丰收》《红灯笼》《梅花》《双帕舞》《蒲扇舞》《绣花花》《扇魅》《繁灯舞曳》《思·妆》等。

近年来,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全国地方戏曲会演、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等多个高端平台演出。先后获得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大奖、原创剧目奖、编剧金奖、导演金奖、领唱奖、指挥奖、音乐奖等多项大奖。小戏小品在全国及贵州省内相关赛事中荣获过各类奖项,歌舞类的节目也取得可喜的成绩,多部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多次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及政府文艺奖等,演出好评不断,多年来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剧团重视人才培养和艺术上的继承发展创新,目前,剧院共有在职职工130余名,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9人,中级职称人员29人。院团阵容整齐、作风严谨、演艺精湛,拥有一支包括编剧、导演、音乐编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在内的主创队伍。队伍中拥有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国家级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及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省管专家、贵州省“四个一批”人才、贵州省甲秀人才、区管专家、“德艺双馨”艺术家、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及许多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名家。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全体演职人员不断探索、创新,为传承和发展花灯艺术事业而奋斗。

戏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