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炳奎

来自戏曲百科

谈炳奎,湘潭人,生年约在1921年前后。从小学戏,师从易华茂,习二净,中年以后,大、二净兼演。炳奎基本功扎实,身段规范漂亮,嗓音亦可,长于蟒靠戏,如《父子会》之尉迟宝林,《水淹七军》之庞德,《三打王英》之姚刚,《打龙棚》之郑子明,《薛刚反唐》之薛刚,演二净戏显示出一股冲劲,唱大净戏则讲究沉稳,规模老成。戏谚云“花脸怕打棚”,唱做念舞,表演十分繁重,炳奎演来人物性格突出,舒展自如,受到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嘉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湘东、赣西一带的著名花脸。解放初期进入长沙,一直在湘剧一团工作。 炳奎文化不高,但艺术上比较开放,积极参与新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排演。1954年,他在改革实验剧目《文天祥》中,扮演元军统帅伯颜,接受导演北方的提示,一反过去把反面人物脸谱化的毛病,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伯颜,参加省、市会演,这一反面人物形象受到好评。1963年,他在改编现代戏《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饰赵大大,演得憨厚质朴,又具喜剧性。他教学生时极为耐心,最大的特点是讲“戏理”,教了“怎么做”,又讲“为什么这样做”,很受学生欢迎。1981年,炳奎应邀参加湘剧老艺人教学、录像演出,在《水淹七军》中饰庞德,《庄王擂鼓》中饰斗越椒,《长坂坡》中饰张郃,同时又对青年花脸进行教学,任劳任怨。 据名净曾金贵回忆,谈炳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病逝。来源:《湘剧名伶录》


"谈炳奎,湘潭人,生年约在1921年前后。从小学戏,师从易华茂,习二净,中年以后,大、二净兼演。炳奎基本功扎实,身段规范漂亮,嗓音亦可,长于蟒靠戏,如《父子会》之尉迟宝林,《水淹七军》之庞德,《三打王英》之姚刚,《打龙棚》之郑子明,《薛刚反唐》之薛刚,演二净戏显示出一股冲劲,唱大净戏则讲究沉稳,规模老成。戏谚云“花脸怕打棚”,唱做念舞,表演十分繁重,炳奎演来人物性格突出,舒展自如,受到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嘉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湘东、赣西一带的著名花脸。解放初期进入长沙,一直在湘剧一团工作。 炳奎文化不高,但艺术上比较开放,积极参与新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排演。1954年,他在改革实验剧目《文天祥》中,扮演元军统帅伯颜,接受导演北方的提示,一反过去把反面人物脸谱化的毛病,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伯颜,参加省、市会演,这一反面人物形象受到好评。1963年,他在改编现代戏《霓虹灯下的哨兵》里饰赵大大,演得憨厚质朴,又具喜剧性。他教学生时极为耐心,最大的特点是讲“戏理”,教了“怎么做”,又讲“为什么这样做”,很受学生欢迎。1981年,炳奎应邀参加湘剧老艺人教学、录像演出,在《水淹七军》中饰庞德,《庄王擂鼓》中饰斗越椒,《长坂坡》中饰张郃,同时又对青年花脸进行教学,任劳任怨。 据名净曾金贵回忆,谈炳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病逝。"来源:《湘剧名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