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宏海

来自戏曲百科

许宏海(1895—1964) 荆河戏演员。湖北省公安县磨盘洲人。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他先进石门县先详坪老荣字科班,艺名许荣魁;后回公安县,进宏字科班,习花脸,受教于伍春华门下,更艺名许宏海。由于他两进科班,故功底厚实,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尤以唱功称雄于湖北荆沙、湖南九澧。他嗓音高亢洪亮,但从不卖弄喉嗓取悦观众,而是根据剧情需要行腔,并改革荆河戏花脸那种高亢硬直的唱法,创造出刚中有柔的唱腔;并在《上高平》、《二进宫》等戏中突破花脸不唱“三眼”的禁区,为荆河戏花脸声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做派上,他博采广纳,糅进其他行当的特殊做功以丰富花脸的表演。如演《青石岭》中的孟喜,就运用生行的“拗马军”动作,头上翎子、手中大刀、靠旗、马步巧妙结合,使一个慓悍勇猛的山大王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他的翎子功,头部不动,全凭“千斤”暗劲使翎子随锣鼓节奏左右摇摆,同行视为绝招。他最负盛誉的代表剧目为《玉清观》,时人称为“活孙策”。六十年代初,曾两度参加常德地区荆河戏遗产挖掘继承工作,1964年病逝于临澧荆河戏剧团。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许宏海(1895—1964) 荆河戏演员。湖北省公安县磨盘洲人。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他先进石门县先详坪老荣字科班,艺名许荣魁;后回公安县,进宏字科班,习花脸,受教于伍春华门下,更艺名许宏海。由于他两进科班,故功底厚实,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尤以唱功称雄于湖北荆沙、湖南九澧。他嗓音高亢洪亮,但从不卖弄喉嗓取悦观众,而是根据剧情需要行腔,并改革荆河戏花脸那种高亢硬直的唱法,创造出刚中有柔的唱腔;并在《上高平》、《二进宫》等戏中突破花脸不唱“三眼”的禁区,为荆河戏花脸声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做派上,他博采广纳,糅进其他行当的特殊做功以丰富花脸的表演。如演《青石岭》中的孟喜,就运用生行的“拗马军”动作,头上翎子、手中大刀、靠旗、马步巧妙结合,使一个慓悍勇猛的山大王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他的翎子功,头部不动,全凭“千斤”暗劲使翎子随锣鼓节奏左右摇摆,同行视为绝招。他最负盛誉的代表剧目为《玉清观》,时人称为“活孙策”。六十年代初,曾两度参加常德地区荆河戏遗产挖掘继承工作,1964年病逝于临澧荆河戏剧团。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