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评弹团

来自戏曲百科
[1]

历史:

  苏州市评弹团原址在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光裕公所"旧址("光裕公所"历史详见本网《评弹史话》拦日),苏州市评弹团她的前身"新评弹实验工作团"成立于1951年,1956年改名为"苏州市人民评弹团",创始人为潘伯英、曹汉昌。1960年苏州地区评弹团并入,改名为"苏州市人民评弹一团"。文革期间改为"苏州文艺革委会评弹三连"。1971年恢复改称"苏州市评弹团"(团址在庆元坊1号现国画院),1982年迁回宫巷第一天门。最近原光裕公所扩建移迁,团部暂移石路附近办公。新团址(包括扩建的"光裕公所")是2000年市政府观前二期工程改造项目,总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

团机构:

  苏州市评弹团几十年来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设有党支部办公室、团长办公室、业务组、财会室、艺挡室。1978年接管石路"和平书场"(即现在的"梅竹书苑")。1989年开办了"光裕书厅"。现有在职人员44人,一级演员2名。为集体所有制,隶属市文化局领导,科级事业单位。

演员阵容:

  苏州是苏州评弹的发源地,几十年来苏州团有一批有艺术代表性的评弹名家和著名演员。以说噱弹唱为主的评弹表演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五十年代)周玉泉、徐云志、曹汉昌、杨振新、魏含英,(六十年代)邱肖鹏、王月香、薛小飞、王鹰、龚华声,(八十年代)金丽生、赵慧兰,(九十年代)盛小云、袁小良等老中青三代深受观众欢迎的名家、响挡。

艺术繁荣:

  几十年来,苏州市评弹团努力于书目建设,整理创新,长篇为主。在整理《三笑》、《珍珠塔》、《岳传》、《东汉》、《刺马》、《白蛇》、《玉蜻蜓》、《杨乃武》等传统书目的同时,改编创作了秦香莲》、《孟丽君》、《梅花梦》、《王十朋》、《梁祝》、《明珠案》、《芙蓉公主》、《秦宫月》、《清代三侠》等历史题材长篇。创作了九龙口》、《三个侍卫官》、《芙蓉锦鸡图》等新长篇。以及近几年创作的《王府情仇》、《皇太极》等长篇评弹,这些书目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评弹团每年演出超过六千场,每年观众超过一百万人次。

出访交流:

  苏州评弹走出国门,名杨海内外。八十年代曾多次出访香港、意大利、日本、法国。九十年代两次赴香港参加民俗艺术节活动、应邀赴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澳门演出。1998年1999、年两次赴台湾表演,评弹艺术轰动宝岛。

艺术成就:

  长期以来,苏州市评弹团得到了陈云、叶剑英、丁关根等中央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中篇《七品书王》改拍成电视剧。出版名家名曲VCD、录音磁带、评弹卡拉OK、制作MTV评弹专辑等。1989年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一曲《新木兰辞》获得首都观众好评。1990年参加首届中国曲艺节,1990年在参加北京亚运会艺术节演出活动时,胡乔木同志亲笔题词"苏州评弹 中国一绝"。还获得了文化部和亚运会组委会颁发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创作的长篇弹词《九龙囗》获1995年全国曲艺征文一等奖,并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荣获省政府嘉奖。《九龙口》与弹词开篇《凯旋曲》在参加全国曲艺新曲目比赛中受到文化部和中国曲协的嘉奖。评弹节目《相女婿》,199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农民文艺晚会。弹词开篇《英雄谱》参加中宣部、中组部、广电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纪念建党76周年文艺晚会》。参加第一、二、三届江苏省曲艺节获奖项名列前茅。1998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参加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举办的"中国十大评书评话名家演出"第三届中国曲艺节"、"98中国曲艺精品荟萃展演"。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苏州市优秀剧团。

  百年星转斗移,百年春华秋实。苏州评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后浪推动前浪,江河源远流长。展望未来,苏州评弹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会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