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来自戏曲百科

2003年02月13日,首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在首都大酒店隆重颁奖,史铁生、杨立新、郑晓龙、赵葆秀等27人榜上有名。

王次炤

王次炤,男,1949年10月出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次炤任教后开设了《音乐美学基础》等6门课程,出版《音乐美学新论》等著作、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及各类文章、评论100余篇。担任学院领导以来,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曾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等。兼任中国音协副主席、北京音协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

王金绵

王金绵,男,194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副研究员,密云县文化馆馆长,县书协主席,县文联副主席,中草药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王金绵勤奋敬业,严于律己,为人厚道,谦和无私,具有宽阔的胸怀和伯乐精神,为基层培养艺术人才、繁荣文艺创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了全国文化交流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他三十余年笔耕不辍,积极参加北京和全国的书法活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书法作品荣获“北京天龙杯书法比赛”二等奖,北京市建国45周年征文书法二等奖、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和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奖等。

旦周多杰

旦周多杰,男,1955年出生于青海省玉树州,藏族,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副教授。旦周多杰以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为特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舞蹈教育事业。如今桃李满天下,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舞蹈人才。如:桑吉加、杨旭康、万玛尖措等,多次在国际、国内重大舞蹈比赛中获得大奖。每三年举行的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中,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金、银奖。他本人连续五届获园丁奖。他编著的藏族民间舞男班教材获北京市普通商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他创作的舞蹈《雪原圣舞》、《热巴情》、《追寻太阳的人》等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由于他在教学上做出了突出成就,曾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等称号。因此他不仅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的骨干,同时也是全国艺术院校民间舞教师中有影响的人物。

史铁生

史铁生,男,出生于1951年1月。史铁生1974年双腿瘫痪后开始自学写作,1979年在《当代》发表小说处女作《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受到文学界好评。此后病情加重,1997年终致尿毒症,不得不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但仍坚持读书写作,至今,已出版了作品200余万字,若干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德语等文本在国外出版。史铁生所获得主要奖项有:1983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奶奶的星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6年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奖;1997年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获首届上海市长篇小说奖,同年被国家人事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自强模范;1999年小说《死国幻记》在北京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中获短篇小说佳作奖;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朝阳区自强模范;2002年《病隙碎笔》获首届老舍散文奖。

毕建勋

毕建勋,男,1962年生于辽宁,先后就学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附中,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画重点学术期刊《国画家》主编,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国同译书画研究院副院长。2000年创作完成表现两弹一星元勋群像的爱国主义主题巨幅作品《以身许国图》,在美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引发了关于审美理想的大讨论。翌年,又完成了长25米、高2.4米的《以身许国图全图》,画面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完善效果,国内外多家重要媒体相继报道,同年又创作完成了表现邓小平同志的肖像画《中国,一路平安》,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毕建勋的创作关注现实,关怀当下普通人的生存处境,热情讴歌人的真、善、美情怀,深入刻画中国当今社会变革和改革进程中的内在精神,被誉为“现实主义‘锋线’画家”。毕建勋在教学、创作之余,还担任了众多社会职务,为中国画事业做了大量的公益性工作。

刘庆邦

刘庆邦,男,出生于1951年12月。坚持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道路,独立思考,不断创新,追求真、善、美。恪守作家职业道德,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因创作成绩突出,该同志2000年曾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产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被中国煤矿文联授予全国煤矿乌金大奖。所创作的小说获得各种奖励30余项,其主要奖项有:短篇小说《鞋》获得1997年至2000年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家道》获得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征文奖;中篇小说《月光依旧》获得全国煤矿乌金奖一等奖;长篇小说《断层》获得全国煤矿首届长篇小说乌金奖;中篇小说《神木》获得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刘英毅

刘英毅,男,1959年4月生,汉族。在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新闻中心工作,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多年的摄影艺术创作实践中,刘英毅同志自觉遵循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从事业余创作,先后有180余幅作品参加各类摄影艺术展览,并有70余幅作品获奖。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交通部长管交通》《申奥之夜的长安街》等。在二十多年的本职工作中,他平均每年发表交通新闻照片200余幅,先后出色地完成了亚运会、世妇会、国庆50周年、朱镕基总理视察北京市交管局等的拍摄任务,为此曾三次荣立三等功,六次获局级嘉奖。

刘恒

刘恒,男,出生于1954年5月。1977年发表处女作《小石磨》,时至今日共发表长篇小说《黑的雪》、《逍遥颂》、《沧河白日梦》三部;中篇小说《白涡》、《伏羲伏羲》等近二十部;短篇小说《狗日的粮食》、《拳圣》等数十篇;电影剧本《菊豆》、《秋菊打官司》、《漂亮妈妈》等十余部;电视剧本《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数十集。其中多部作品获全国或地方文学奖以及国内外电影节和电视节的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另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意、韩、丹麦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产生广泛影响。在《北京文学》任编辑期间,兢兢业业,刊发了许多作家的处女作或成名作,其中包括王安忆、刘锦云、陈建功、苏童、阿成等人的获奖作品。近几年,热心辅导业余作家和文学青年,参与了本市职工文学研修班的授课工作。主要获奖作品有:1987年《狗日的粮食》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1992年《秋菊打官司》获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7年《天知地知》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99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第一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2000年至2002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北京市春燕杯最佳编剧奖、第二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和第一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刘鑫

刘鑫,男,1978年8月出生,汉族。1994年参加工作,三级演员,现为中国杂技团演员。刘鑫同志热爱所从事的杂技事业,在艺术上执著追求,刻苦训练潜心钻研;他专挑难险角色去做,勇于向高难技巧挑战,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并在艺术发展与创新方面有较多独到见解。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团领导搞好新节目的创作和排练,提出了许多好“点子”。平时他注意学习和思想道德与艺术修养,是一名德艺双馨的杂技演员。1995年,刘鑫的“四人顶碗”节目获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排椅”节目获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银狮奖;2000年,“七人顶碗”获首届德尔菲艺术节惟一金奖和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2001年,“七人顶碗”还获得了第八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荣誉金奖。

李二娥

李二娥,女,1947年7月出生,现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一级演员。李二娥同志四十年如一日,苦练基本功,坚持以过硬的技巧、精湛的艺术为人民服务,并赢得“梅花奖”等多项荣誉。她处处以“先党员后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次参加“三下乡”、“燕山情”等慰问演出。她自己从不耽误一场演出,并多次救场,替生病、出事故的演员扮演各行当的角色。她始终保持旺盛的朝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热心辅导青年演员,赢得观众和同事的赞誉。

苏自红

苏自红,女,1955年出生,回族,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舞蹈系创作排练教研室主任,舞蹈编导。苏自红现从事编导教学、剧目教学和舞蹈创作。她从艺三十年编写编导理论教材和教学大纲15万余字,指导学生120余名,获奖20余项。两次荣获“桃李杯”园丁奖和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教学奖”。10次担任毕业汇报等舞蹈晚会艺术总监、总导演职务。创作舞蹈作品《牛背摇篮》、《云岭飞歌》、《锦绣中华》、《佤山篝火》、《高原》、《天唱》等50余部,获奖37项,其中金奖9项、银奖5项、铜奖6项、优秀奖11项、教学剧目奖6项,并荣获建国五十周年首都国庆筹委会“先进个人奖”及优秀编导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曾4次专题报道了苏自红的教学成果和业绩。

迟玉洁

迟玉洁,男,1956年7月生,汉族。在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办公厅工作,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迟玉洁同志的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国内重大比赛和展览中获奖。1996年他撷自己长期摄影艺术创作实践的累累硕果,在京举办了名为《拥抱自然》的个人影展;他的《盼奥运》被中国奥申委选入《申奥报告》。他的作品还走出国门,远赴美国、荷兰、法国、俄罗斯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其《晒大佛》《打鬼节》等作品被美中友好协会收藏,成为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他还发挥自己的摄影专长,积极参加首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曾连续数年参加文化“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兄弟无偿拍摄“全家福”,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何慷民

何慷民,男,1952年10月生,汉族。在北京城建集团新闻中心工作,是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20年来,何慷民同志一直担任北京城建集团专职摄影宣传工作和企业影协负责人。他曾参与亚运会摄影工作,6次参加北京航拍,为北京拍摄档案资料300余张,为企业拍摄积累图片资料6万余张,编辑宣传画册17本;在企业影协工作中,他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服务企业,服务职工,培训基层摄影宣传骨干400余人(次),组织会员参加全国和北京市影展十余次,有130余人(次)分获国际、国内奖项。他个人在摄影艺术创作实践中累计获得各种奖励30多项,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明烛照天烧》《中华第一街》等。

吴碧霞

吴碧霞,女,1975年7月出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在校期间曾获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现任教于本院。吴碧霞曾获“九六全国声乐大赛”一等奖,“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波兰“第四届玛纽什科国际声乐大赛”第二名,“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除此之外,她还多次参加重大演出,如:香港回归庆典、抗洪赈灾义演、赴莫斯科申奥演出等,并赴珍宝岛慰问边防驻军,为家乡母校捐款义演,建立艺术基金支持家乡艺术教育。

张晓林

张晓林同志是中共党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会员。张晓林用剪纸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弘扬主旋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1990年、1993年,他分别向亚运会和北京奥申委捐赠体育题材大型团花剪纸。在香港、澳门即将回归祖国的日子里,张晓林随北京海外联谊会赴港、澳参加交流活动,并将剪纸作品赠送给何厚铧、马万祺等港澳知名人士。1997年以来,多次参加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燕山情”三下乡义务活动,并无偿赠送偏远山区乡亲们剪纸作品6000余幅。2001年他荣获1998-2000年北京市“燕山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市委宣传部的表彰。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他利用业余时间,历时四个月,创作了90平方米大型团花剪纸,无偿赠送给北京奥申委,体现了一个剪纸艺术家爱国之心该作品创吉尼斯之最 。张晓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去小学、大学、街道、社会福利院表演剪纸艺术,并无偿赠送剪纸千余幅,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张维良

张维良,男,1957年11月出生。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他发表的著作及论文有:《笛子演奏法》《箫演奏法》《箫曲集》《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中国竹笛教学回顾与展望》《笛箫乐器呼吸理论及其实践》等。创作并演奏的CD专辑有:《箫的世界》《张维良的吹管艺术》《花泣》《殇》《别梦》《喜相逢》《问情》《天幻箫音》《问天》《醉笛》《红叶》《茶雨》《茶禅一味》等。2002年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蔡文姬》创作全剧音乐。1982年参加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获优秀表演奖(笛子组第一名),同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本院首届创作比赛二等奖;1987年参加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一等奖(集体),同年因演奏《清明上河图》(箫与箜篌)获国际放送基金大奖;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先后担任电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等片中音乐的独奏,并荣获最佳音乐奖。在北京共举办3次个人独奏音乐会,1995年6月录制的CD《箫的世界》荣获中国唱片金唱片奖。多部本人创作的舞蹈音乐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多次出访欧、亚、美、非数十国以及港、澳、台等地演出讲学。

张稼人

张稼人(真名张志忠)、男、1951年8月生于上海,大学学历,研究员,北京台、港、澳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研究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有社会科学著述约二百万字出版或发表。书学方面包括专著《书法美的表现》及文章数十篇。张稼人为人平实谦诚积极参加市文联组织的各项活动。任《北京书法艺术年鉴》和《北京书法》编委,不计名利,不避寒暑,增删勘误,数年如一日,绩效显著。他研习书法四十年,功力扎实,作品严肃,面向大众。所创“书法艺术的非线条特征”论,在书法界及学术界深受好评。1989年12月《创造性思维的缺乏与书法理论的贫困》入选全国第三届书学讨论会,并选作大会发言论文。2001年《论书法艺术的非线条特征》获市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2002年小楷《振兴中华》获市迎“十六大”优秀新作奖。

张蕴华

张蕴华,女,1948年1月28日出生,满族,现在就职于北京市歌舞曲艺艺术中心。张蕴华酷爱所从事的单弦演唱艺术,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业务,力求把最动听、最感人的声音艺术送给京城的老百姓。演唱的《祥林嫂》曾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表演奖。积极探索曲艺发展的新思路,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调整演唱的作品,充分发挥单弦的特长,以诙谐、幽默的口吻、清新的词句唱出深刻的道理。她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的曲艺进校园、文化三下乡演出,视传播曲艺艺术、振兴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她坚持从自己做起,热心培养青少年曲艺人才并热情地为曲艺爱好者们提供艺术指导和帮助。

杨广馨

杨广馨,男,1955年8月生于北京,大学学历,北京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书法、美术教研员,北京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青少年部部长。杨广馨注重自身修养,为人谦逊,积极建议并将协会组织了少儿书法条例讲座、展览等活动,不计名利,为培养我市书法后备力量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了同仁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带领指导全市中小学书法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取得了较大成效。他潜心研习书法20余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获北京电视台书法大赛一等奖等。数篇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著有《书法知识小百科》,主编,北京市中小学书法教科书、美术教科书等。

杨立新

杨立新,男,1957年8月1日出生,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杨立新同志热爱话剧事业,视舞台艺术为生命,先后在《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阮玲玉》《茶馆》等剧中创造了各种性格鲜明的舞台人物形象。他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人品上也为人称道。他注重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行修养,作风朴实、平易近人,从不以“明星”、“大腕”自居。身为演员队副队长,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苗再新

苗再新,山东栖霞人,1953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苗再新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弘扬主旋律的大型主题性作品并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之一。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毛主席纪念堂等诸多文博机构收藏。多幅作品作为胡锦涛、曾庆红等中央领导人出访的国家礼品赠送国外领导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曾拍摄专题片介绍。

周家望

周家望,男,31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会员,北京晚报记者。周家望长期从事一线新闻报道工作,其新闻作品曾先后获得中国晚报新闻奖、全国政协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等20多项。多年从事民间文学创作和研究,1998年出版北京史地民俗研究专著《老北京的吃喝》一书。1999年至2002年期间,在北京晚报上开辟《市井打油》专栏,运用竹枝词、民谣、词牌、曲牌等形式创作诗歌数百首,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几年来,积极投身社区文化建设,并荣获“东城区优秀社区在职党员”称号。热心公益事业,多次组织策划群众公益活动,其中“擦亮北京”北京晚报周末志愿者行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新闻写作中以深情的笔触真实反映百姓的疾苦和心声,在采访中多次捐款救助贫困的采访对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京报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0年时,周家望的《政协热线开通,社会热点浮出水面》获全国政协好新闻二等奖;2001年,《9位华裔劳工在美起诉日本公司》一文获全国晚报好新闻奖;2001年,《总书记我们请您题个词》获华北六省市晚报好新闻一等奖。

郑晓龙

郑晓龙,男,1953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正高级职称。郑晓龙是新中国电视剧艺术的拓荒者之一。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完成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电视剧精品,其中有《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便衣警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年又一年》等。他不追风,不赶潮流,通过长期艺术实践,与其他同志共同总结出“贴近时代、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创作原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电视剧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遭遇激情》、《大撒把》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奖;他担任导演完成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永不放弃》和电影《刮痧》分别获得“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和电影“华表奖”等全国大奖,个人荣获第一届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家”和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赵葆秀

赵葆秀,女,1948年1月17日出生,现为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赵葆秀以勤奋扎实的作风、“低头稻穗”的胸怀和“不安分”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展老旦流派艺术,代表剧目有《李逵探母》《八珍汤》《风雨同仁堂》等,为京剧艺术的振兴做出很大贡献,并赢得“梅花奖”、“文化奖”等多项荣誉。她在人品上是业内人称赞的“艺精德更高”的标兵,对事业、对老师、对学生、对同仁、对灾区人民,她有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一个新时期京剧人的胸怀,一个民族艺术家的传统美德。

孟新

孟新,男,1949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在就职于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孟新从艺三十多年来,始终不忘自己的人生格言——以德待人处事,以艺醒人醒事。时刻关注时代的脉搏与动向,创作、表演了六十多段优秀快板作品。其创作的《小平听书》于2000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积极参加各种艰苦的下基层、进校园演出活动,并于2000年荣获北京市“三下乡”活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在培养曲艺人才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分文不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曲艺新苗,赢得了曲艺界同仁的一致赞扬、孩子们的真心敬佩。

柏莹

柏莹,女,1981年9月出生,汉族,共青团员。1990年考入北京杂技团学员班,现为北京杂技团演员。柏莹同志专业训练刻苦、严格、自觉,勇于向高难度挑战;“大球高车踢碗”是杂技界公认的高难度节目之一,她将原来在舞台平面上表演的高车踢碗改为在一个滚动的大球上表演,难度可想而知。排练时多少次从高车上摔下来,浑身青紫,多少次汗水混合着泪水湿透了练功服;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练功场上都闪现她的身影。她是北京杂技团掌握节目最多的骨干演员之一;几年来随团赴印尼、以色列、韩国、菲律宾、西班牙等国家演出,为国增光添彩。她不仅刻苦练功,而且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靠近组织,协助领导做好其他学员的工作,她经常利用演出间隙,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其他学员。1999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年被团里评为优秀演员。1996年、1999年被评为宣武区青年技术能手、青年文明标兵。她表演的“大球高车踢碗”、“梦幻红绸”、“蹬技”、“星空飞碟”、“空竹”等节目在国内外舞台上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星空飞碟”曾荣获第五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铜筛奖。

解芳

解芳,女,1951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北京电视台影视部副主任。她坚持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多年来团结广大群众创作出《环球影视》、《天天影视圈》及《黄河人》、《走近少奇》等百余部(集)优秀影视作品。解芳勇于开拓创新,唱响主旋律,策划拍摄百部短剧《咱老百姓》,汇集百名编剧、百名导演为百姓而写,为百姓而歌,在强手如林的电视剧市场为短剧争得了一席之地。她的许多作品,如《21世纪不是梦》、《中国保尔——吴运铎》以及百部短剧《咱老百姓》分别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亚洲电视奖”、“飞天奖”、“金鹰奖”、“春燕奖”等60多个奖项,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她已被列入北京市新世纪文艺人才“百人工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