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明
田华明(1893年~1971年)长沙市人,祖籍四川。湘剧演员,工老旦。
16岁人华兴科班长科学戏,因其家境贫寒又少一目,但因潜心苦学果有收成,每次登台演出,人们都忘记其为盲人,而热烈欢迎。
他的嗓音苍凉而有弹性,字音清朗,尺寸准确,从不卖弄,他力求体现人物心声,故而声情兼备。如《牛脾山》之姜后,《摸包认母》之李妃,均为他的代表之作。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湘剧抗敌宣传队,并担任了第五队的领队。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作出了贡献。
个人经历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出生于长沙。16岁入华兴科班学戏,从师李宝云学习老旦,出科后又参师张梅生。张梅生系当时著名老旦,因得名师教导,又因其家境贫寒,一目失明,便潜心苦学,力求上进,在唱腔和表演上痛下工夫,以弥补生理缺陷,练出了一副苍凉而又富弹性的嗓音,字音清楚,尺寸准确,从不卖弄,力求体现人物心声。进入中年,即以唱做兼工而名噪剧坛。特别擅演“黄布袄”(贫寒人物)戏,《铁弓缘》《摸包认母》《王婆骂鸡》《浪子收尸》《张义别母》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不仅唱腔醇厚,做工细致,且极具生活情趣。看了他在《骂鸡》中扮演的王婆,一幅市井小民打街骂巷的图景,如在眼前,真实而生动。而《张棠抢亲》之杨氏,弃家出走时,以泥封门,其刚强豪迈之气概,英气逼人。 抗日战争中,他和师兄弟王华运,同为湘剧抗敌宣传第五队领队,排演田汉创作的《江汉渔歌》《土桥之战》等抗战剧目,在洞庭湖一带,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44年长、潭相继沦陷,他和家人逃难,经邵阳到湘西洪江,靠典当度日,谁知祸不单行,两个女儿相继染病,因无钱医治,不幸夭亡。华明痛不欲生。光复后回到长沙,和黄玉梅、陈家文等合作,组成楚南湘剧社在长沙演出。湖南和平解放前夕,他积极参加“戏曲艺人互助会”的筹建和迎解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华明投身“戏改”工作,并继任“戏曲艺人互助会”总干事,为艺人排忧解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54年,楚南湘剧社改为民营公助的长沙湘剧一团,他一直是该团的骨干和主要演员。华明为人忠厚,戏德更好,正义感强,追求进步,深得同行敬重。1958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成立,他当选为理事。
1971年病逝。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