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全

来自戏曲百科

王振全(1897~1989)男,丝弦演员。河北省获鹿县(现鹿泉市)西龙贵头村人。九岁时,拜丝弦老艺人米良善为师,初学小生,兼工丑行,嗓子倒仓后改演武生。20岁时,嗓音恢复如前,改演文武老生。

他嗓音圆润,唱腔质朴流畅,苍劲有力,表演细腻认真,讲究分寸,不温不火,又恰到好处,深受群众欢迎。他原籍获鹿,所以被群众誉为“获鹿红”,与刘魁显、何凤祥、封广亭并称为“丝弦四红”。由于他身材较矮,动作机灵敏捷,身段规范扎实,观众爱称他为“二尺半”,又称“萝卜大生”。当地曾流传这样顺口溜:“宁可晚吃饭,也要看‘二尺半‘”。

王振全先后在高盛班、二望班、老贵班担任挑梁主演。经常演出剧目有《访山东》、《访昆山》、《樊江关》、《二堂舍子》、《出庆阳》、《盘坡》、《骂殿》、《王之栋放粮》、《罗裙记》等。

1938年,他首先参与刘魁显创立的玉顺班,在石家庄和平戏院演出,盛况空前,为丝弦剧种从农村转入城市,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约在12月,王振全积极协助刘魁显组建隆顺合丝弦剧社(石家庄丝弦剧团前身),在新文艺工作者指导下,及时排演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受到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的好评。

1959年,年过花甲的王振全调石家庄地区戏校丝弦科任教。他知识渊博,教学认真,为培养丝弦接班人费尽了心血。

王振全会戏很多,都说他是《戏篓子》,能说“全堂“,人称“活剧本”。生前曾口述丝弦剧目100余出(油印剧本村石家庄是艺术研究所)。同时,还为他记录了数万字丝弦史料。这在其他老艺人中是无人能比的,即使在其他剧种演员中也是很少见的。王振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留下的遗产是丝弦剧种宝贵财富,是研究继承和发展丝弦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王振全之子王永春,在父亲影响下,进步很快,青年时期已成为石家庄丝弦剧团的挑梁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