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越调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

河南省越调剧团组建于1983年5月,前身系1947年活动在豫东一带的“九女”、“共和”两个民间越调班,旋经淮阳、商丘、开封三历三编三改,于1965年定称为“周口地区越调剧团”。

1983年升格为“省管”专业表演艺术团体后,连同“文革”前,至2003年该团已先后8次晋京演出,一批“申派”名剧(以《收姜维》为代表)影响巨大。

一大批传统和现代剧目在参加全国各类戏剧赛事活动中曾频获大奖;大型现代戏《吵闹亲家》,更荣获了1991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巡演地区包括豫、晋、鲁、冀、皖、苏、鄂、陕、甘、青、京、津、沪乃至新疆、广东等在内,其足迹已遍布大半个中国。特别是艺高德劭的越调大师申凤梅,在临终前的一年时间内还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录完了以诸葛亮为主角的7部14集系列电视戏曲片。回顾几十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文化报》等数十家媒体为该团演出所发表的评论文章即达500余篇。

主要演员除兼任团长的申凤梅外,前期还有何全志、李玉华、李金英、田发根、张森友、陈静、杜朝阳等。

常演剧目除《智收姜维》、《卧龙出山》、《舌战群儒》、《诸葛亮吊孝》、《七擒孟获》、《尽瘁祁山》等“申派”名剧外,还有《双灵牌》、《王宝钏》、《申凤梅》、《远山春雨》等古代和现代戏数十部。

全团现拥有演职员138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38人,堪称阵容强大,实力雄厚,行当齐全,人才济济。

主要演员有荣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申小梅和国家一、二级演员魏凤琴、马兰、张国庆、穆百成、陈新丰、李巧荣、张喜平、徐爱峰、汪相奇、刘少君等。

另近年又新组建了“小梅花艺术团”,经刻苦训练已初现英姿,雏燕凌空,一派生机。

发展历史

始建于1949年6月的河南省越调剧团,时称河南省淮阳专署民友剧团三分团(民友越调剧团,由“九女班”、“南将罗班”、“龙虎班”组成)。

1953年,淮阳与商丘两专区合并,剧团改称为商丘专区实验越调剧团。

1956年,经河南省文化局批准,改为国营商丘专区越调剧团。

1959年,开封、商丘两专区合并,改称为开封专区越调剧团。

1962年,开封与商丘分署办公,又改称为商丘专区越调剧团。

1963年3月19日-5月1日,第一次进京演出。

1965年,周口专区成立,剧团改称为周口专区越调剧团。

1970年,郑州市越调剧团下放周口与剧团合作,1978年底郑州市越调剧团恢复迁回郑州市。

1983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编制委员会分别行文通知,剧团升格为河南省越调剧团。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