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狗(蒲剧剧目)

来自戏曲百科

蒲剧传统戏《杀狗》又叫《杀狗劝妻》,讲述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曹庄娶妻焦氏,性情刁泼。她不满婆母让曹庄弃官回家,嫌其麻烦,时有抵触。一天,曹庄打柴未归,曹母腹中饥饿,焦氏却拿干馍、清汤敷衍。婆母啃不动干馍,焦氏竟将其喂犬。曹母要责打焦氏,焦氏却将婆母暴打,曹庄归家,好言相劝,焦氏误以为得计,更加无理取闹。曹庄忍无可忍,举刀要杀焦氏,因婆母阻挡误杀家犬。焦氏被婆母相救所感动,悔悟认错,一家人得以和睦相处。

《杀狗》作为蒲剧传统剧目,是一出泼旦、须生、老旦唱做并重的戏,也是蒲剧四大名旦之一王存才的代表剧目,至今还流传着 “ 误了好席好酒,别误存才的《杀狗》。”的民谣,王秀兰扮演的焦氏就继承和发展了王存才的表演艺术,表演自然生动,得到了群众百姓认可,有“只要看看王秀兰,哪怕家里贼偷完”的民谣,这些赞语,充分显示了广大群众对她的喜爱。

王秀兰扮演的焦氏的出场,是婆母饥饿难忍连声呼唤、吵得不耐烦,手纳鞋底,正飞针走线,嘴中嘟囔,明知故问,语言辛辣,念白中夹杂着不耐烦的意味。在打骂婆母这段戏中,又是掐又是抠又是打,有说不出来的怨恨,但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让街坊邻居听到,说她虐待婆母,只能无可奈何的去烙饼了。王秀兰的这段表演,把焦氏刁泼洒脱、率直明快、棱角凌厉的性格特点表现的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但焦氏并没有去烙饼,而是拿了一块放了七八天的干馍,戏耍没牙的老人,用牙咬、用手掰、用腿磕等一系列生活化的动作,最后才递给老人,老人咬不动,焦氏又借口爱惜米面,把干馍喂狗,这典型的细节处理,把焦氏的懒惰和对婆母不贤惠的品德表现出来。

婆母第二次又要她做面,焦氏更加不耐烦不想去做,婆母又哭了起来,焦氏一惊,又抓头发又掐腿,算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但还是怕邻居们知道自己虐待老人,慌忙去堵婆母的嘴,把焦氏泼辣率直的性格特点十分生动的表现出来。

此时的焦氏因为打了婆母一顿,还这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面,磨磨蹭蹭舍不得给婆母,先是尝了一下,然后才是若有所思的慢慢吃,最后索性大吃起来。这段戏表演的是蒲剧绝活之一的“吃面”。碗是空的,但在王秀兰的手里,又是搅又是吹,又品咸淡又吞面条,碗中那葱花油点辣子面仿佛真的喷香扑鼻,结果几下就把面吃光了。把清汤送给婆母,见到婆母拒绝用饭,焦氏知道是自己的不是,用了像普通家庭妇女那样的唠叨。这段戏能体现出王秀兰对生活的体会,把人物内在情感的变化表现的十分细致。把焦氏的性格往前又推进了一步。

焦氏惹恼了婆母,要执行家法,但焦氏并不服气,而是最终唠叨不断,却把婆母打倒在地,她自己却用占理的神态说些歪理。但又怕丈夫回来找她算账,于是自己装扮出被挨打一样,用虚假带哭的表演,把焦氏虐待婆母的内心深处表现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的把一个人物展现在舞台上。即使下场,在背影上都流露出人物泼辣的性格。在这段戏中王秀兰还用了一系列的身段表演,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充满了真实生活的气息。

曹庄本是楚国上大夫,但由于母亲多病,因而辞职回家专门侍奉母亲,从曹庄问候母亲、向母亲表达歉意等细节,体现出曹庄是一个知冷知热、细心周到的人,就问母亲是否用饭,曹母深知儿子脾气急躁,就忍住不说,在曹庄的追问下说出了实情。在这段戏中,把曹庄性格中孝顺、爱憎分明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过去,戏曲为主要的说教形式之一,传播着真善美、忠孝义。《杀狗》作为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一出戏,深得百姓的喜欢。而表演艺术家王秀兰表演的《杀狗》更是万人空巷,有“看了王秀兰的《杀狗》,地下银钱不瞅”的民谣。可见其表演艺术的精湛。

戏曲演出

未收录本剧目演出信息,如果您有资料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