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琴

来自戏曲百科
评剧《凤还巢》戴月琴饰程雪娥

戴月琴 评剧旦行演员 戴月琴戴月琴,女,评剧旦角。满族,生于长春市。

一九六四年,十四岁的戴月琴从北京市女八中考入中国评剧院六零届学员班插班学习,拜新凤霞、花月仙为师。她分别于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二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学习结业。

她聪明正直,学习刻苦,扮相俊俏,嗓音甜润,一九六五年在中国评剧院她首次与新凤霞、张德福、马泰同台演出《阮文追》时,扮演剧中的阿蕾。一九七八年她在老师新凤霞和导演夏淳的精心传授指导下,她担任主演复排传统剧目《刘巧儿》,该剧在城乡先后演出一百五十多场,中央电视台录制后在全国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戴月琴成为评剧爱好者最喜爱的评剧演员之一。

在评剧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她潜心进行艺术改革,适应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首创电声乐与民乐相结合的伴奏形式,把管弦乐和民乐融为一体,由她领衔主演的传统名剧《花为媒》,走出了一条评剧音乐改革的新路。该剧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后,收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戏曲精品库》。戴月琴拍摄的评剧《戏曲名段欣赏》专辑于一九九九年荣获“星光杯”奖。2003年中央电视台为她拍摄四集《名段欣赏》艺术专辑。

为弘扬民族文化,一九九四年戴月琴将自己主演多年深受观众喜爱的《狐仙小翠》改编成四集电视戏曲连续剧《天地缘》,她在剧中扮演张琼英和小翠两个角色,还担任了该剧的制片人。该剧唱腔优美,表演生动,颇具魅力,成功地运用了三维动画等特技手段,被观众、同行和专家称为上乘之作。北京音像公司拍摄制作发行的戴月琴艺术专辑和由她主演的《花为媒》VCD光盘是该公司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作品,荣获全国音像评比一等奖。

四十多年来,戴月琴以新派风韵和花派风格主演了《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三看御妹》、《无双传》、《凤还巢》、《万花船》、《意中缘》、《狐仙小翠》、《铡阁老》、《王府怪影》、《乔迁之喜》、《喜神》、《樱花恋》、《杀狗》、《劝爱宝》、《法网》、《打神告庙》、《金沙江畔》、《小二黑结婚》等剧目。《狐仙小翠》获一九八二年度新创作剧目优秀表演奖;《花为媒》获一九八四年度中青年调演表演奖,《凤仪亭》获一九八六年度新剧目调演主演奖。

一九九五年以来,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北京市文化局十佳艺德标兵、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她职业道德明星、中宣部、文化部等十部委授予她《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她于一九九九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二零零四年荣获华夏英杰与中华英才称号。同年继续攻读本科计算机管理与网络应用。

1982年主演《狐仙小翠》荣获“新创作剧目优秀表演奖”。1984年主演《花为媒》荣获“中青年演员调演表演奖”。1986年主演《凤仪亭》荣获“新剧目调演主演奖”。1986年在全国评剧广播大奖赛中,被广电部授予优秀演唱奖。1988年荣获北京市艺术语言大赛授予园丁一等奖。1997年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1997年被授予北京市文化系统首届十大艺德(职业道德)标兵、职业道德明星。199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爱国立功竞赛标兵和北京市宣卫系统首届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6月被国国务院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4年6月被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等单位授予华夏英杰称号。2004年11月被人民日报等单位授予中华英才称号。2006年9月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单位授予中华十佳世纪英才人物称号。2007年9月被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她历任中国评剧院二团团长、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华夏艺术团团长、北京评剧艺术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化下乡演出团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评剧院院长助理、青年团团长、北京市燕山情艺术团名誉团长、艺术顾问;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市民族联谊会常务理事、市妇联三胞联谊会理事、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理事,北京市金融行业、文化娱乐市场整顿、规范旅游市场、供电等监察员和行风评议员。出生:1950年9月26日,农历庚寅年八月十五日人物分类评剧 旦行演员

戴月琴1950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满族艺术之家,父亲戴剑秋是20世纪30年代颇有名气的电影明星,母亲梁淑琴是昔日出色的化妆师。3岁那年,戴月琴随父母迁居北京。幼年的小月琴天生一副金嗓子,能歌善舞,模仿力极强。回忆起她第一次接触评剧,戴月琴说:“我至今还记得6岁时,妈妈用小车推着我和弟弟去看露天电影《刘巧儿》 ,新凤霞表演的刘巧儿让我一下子就着了迷。我让妈妈帮我梳成巧儿姐姐那样的辫子,手里拿着小篮儿,学着唱‘巧儿我自幼儿’ ……”小月琴还在小学的一次命题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 “长大后,我要做新凤霞那样的好演员。 ”时过多年,同学们聚会时说,同学中只有戴月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

1978年她首创了民乐、管弦乐与电声乐相结合的伴奏形式,应用到由她主演的新派传统名剧《花为媒》上。这种演出形式既突出了传统民乐的演奏风韵,又融入了现代轻音乐优美动听的色彩,在北京演时深受青年观众的欢迎,也令中老年观众耳目一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戴月琴主演的《花为媒》拍摄了戏曲片,收入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精品库》 ,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版新派《花为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