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
徐志远 黄梅戏音乐工作者 徐志远徐志远,男,黄梅戏作曲与研究者。生于岳西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父亲是中学校长。
少时生活在闭塞的山区,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中学时开始自己摆弄一些乐器,如二胡、口琴、笛子等,慢慢也摸到了一些音乐的窍门。“我当时喜欢做竹笛,下放时还喜欢抓蛇,抓住后把蛇皮剥下来蒙胡琴。”“文革”期间各地都在演“样板戏”,岳西剧团因此要扩大招生,“我几乎是被他们抓来的。”当时徐志远学习成绩很好,一心想着考大学,家里也反对他从艺。虽然不是自己的选择,徐志远最终还是“歪打误撞”地进入了剧团,成了一名鼓手。
为了团里表演的需要,渐渐地,他开始尝试作曲,没想到写出来的唱段和歌曲很受演员们的欢迎,这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21岁,他就可以写出小戏,作曲、配器、指挥都能独立完成。恢复高考后,徐志远考大学的想法又开始萌动了。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招生,竞争非常激烈,华东地区只有8个名额。徐志远通过了层层考试,作为安徽唯一被录取的学生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何占豪、刘如曾教授等。“上海音乐学院的学习氛围特别好,我当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不是为自己,而是想把中国音乐搞好。”毕业后,徐志远放弃了留校机会,回到岳西,走上专业黄梅戏作曲的道路。
1991年推出的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是徐志远参与创作的一部重要的作品。当时在为《红楼梦》作曲时,徐志远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其有时代感,与时俱进”。在音乐上,他吸收了一些电声音乐,还吸收了一些淮剧的元素,把宝玉在黛玉棺材前的心理活动层层揭示出来。他说:“在这里,突然的张弛和突然的停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是用‘形散神不散’的原则来打造的。”这部戏剧在音乐创作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徐志远也因此获得“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而1998年创作并引起轰动的《秋千架》,更加证明了徐志远有着把其他音乐元素融入黄梅戏中的超强实力。他充分发挥黄梅戏的抒情特点,并借鉴西洋歌剧和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特色,努力为当代戏曲注入娱乐、喜剧性。《秋千架》成了中国地方戏与音乐剧结合的一个“试验”,徐志远成了戏剧作曲界“前卫”的代表,并被看作是“很好的叛徒,很好的继承者”。
徐志远在进行戏剧创作的同时还进行学术研究。他的主要论著、论文、编著有:《黄梅戏通论》音乐章节、《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的贡献——兼及皮黄腔在安徽的合流》、《黄梅戏角色的音色造型》等,并担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岳西高腔分支主编。“黄梅文化是吴楚文化、质朴文化、青春文化、通俗文化。经典是黄梅戏宝贵的财富,但是要想发展就不能仅仅依赖于经典剧目。现在是一个多元的时代,艺术需要有个性、有地方性,要有更多的尝试,更多的跋涉。现在我们的民族艺术遇到了空前的压力,我真切地感觉到年轻人对戏曲艺术的轻视和远离。我们如何与年轻人对话?不能光满足于戏曲艺术的老腔老调,而是要创新。作曲家应该根据剧本、根据观众的需要去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常变常新。”
其主要戏曲音乐作品: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秋千架》、《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等;黄梅戏影片《徽商情缘》、《母老虎上轿》;黄梅戏电视剧《貂蝉》、《朝霞满天》、《平湖秋月》;黄梅歌舞《四季美人》、《美江南》;儿童剧《男子汉行动》。曾获单项奖: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国文联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创作奖、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上海年会论文奖、安徽省第二届社科成果论文奖。集体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次)、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广电总局华表奖、飞天奖。人物分类黄梅戏 音乐工作者
徐志远,祖籍安徽太和,1955年出生于岳西县,9岁时曾登台演出新创黄梅戏小戏《一担肥》。1972年被岳西剧团招收,后陆续为剧团写作表演唱、小戏、大戏。1981年,徐志远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师从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等先生。198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戏曲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作曲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徐志远长期从事戏剧音乐创作与研究,他作曲的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他本人也获文华音乐创作单项奖,安徽省人民政府贡献奖并获颁银质奖章;黄梅戏电影《徽商情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黄梅戏电视剧《貂蝉》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黄梅戏小型器乐组曲《黄梅情调》获上海第五届国际音乐节“听众喜爱的十套节目”奖。他的论著有《黄梅戏通论》音乐章节、《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的贡献——兼及皮黄腔在安徽的合流》、《黄梅戏角色的音色造型》等;他还担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责任编辑、岳西高腔分支主编,前者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小组颁发的编撰成果一等奖。
其主要戏曲音乐作品:黄梅戏舞台剧《红楼梦》、《秋千架》、《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等;黄梅戏影片《徽商情缘》、《母老虎上轿》;黄梅戏电视剧《貂蝉》、《朝霞满天》、《平湖秋月》、《诗仙李白》;黄梅歌舞《四季美人》、《美江南》;儿童剧《男子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