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芳
张正芳(1929年3月-),女,京剧旦角。上海人。原名宋梅珍。
194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学京剧刀马花旦。从1940年登台担任主演。1961年起在辽宁省丹东市京剧团任主演兼业务团长。1961年3月拜荀慧生为师,得荀慧生亲自传授《红娘》、《杜十娘》、《霍小玉》、《红楼二尤》、《诓妻嫁妹》、《卓文君》等荀派名剧。1979年担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为京剧培养了耿巧云、李苹等优秀演员。
张正芳以表演细腻、声腔委婉、文武兼备、善于刻画人物著称,代表作有《红娘》、《杨排风》、《百花赠剑》、《叶含嫣》(《挂画》)、《霍小玉》等。其中源于梆子戏的《叶含嫣》,是她1942年在上海戏校由四盏灯亲授的山西梆子《梵王宫》,她主演叶含嫣,公演之后,深受观众喜爱,后于1961年,将之移植成为京剧《叶含嫣》。并在演出实践中,不断去芜存菁,已近精品,成为她的代表作。在此基础上,又于1982年浓缩精炼为短小精悍仅40分钟的花旦戏《挂画》。该戏包容了花旦表演的基本功,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技巧集中、全面,特色强,因此被公认为是一出专门培训花旦四功五法规范化的基础戏。
个人经历
张正芳原名宋梅珍,1929年生于上海。父亲从商,祖父是前清秀才,后来曾是上海《申报》编辑。七七事变,父亲失业上小学二年级的宋梅珍沦为难童,当了童工。1939年冬,她见到上海戏校招生简章,免收学费,还可以学戏学文化,于是就去报考。父亲得悉,坚决反对宋氏儿女“吃开口饭”。她为了不给宋家“丢脸”,就自作主张改为姓张。
1939年12月,上海首家戏剧学校——上海戏校成立,她以第二名(第一名为顾正秋)的成绩被录取,工刀马花旦,师承关鸿宾、陈桐云(曾是荀慧生之师)、赵桐珊(艺名“芙蓉草”)、朱传茗、张传芳(昆曲名旦)、周咏棠(梆子名伶艺名“四盏灯”)、宋德珠(四小名旦之一)、赵德勋、赵绮霞等。在戏校学习期间,张正芳狠下苦功磨练戏艺,被校方视为重点培养对象,由诸名师亲授,为她的艺术高楼打下坚实基础。经过9个月的严格培训,1940年8月上海戏校举办首次公演。公演前,上海戏校为学生统一以“正”字辈排名,从此11岁的她就获得了“张正芳”这个艺名。
公演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今大众剧场)隆重举行,张正芳与“正”字辈同学顾正秋、关正明、周正荣、薛正康、王正堃、刘正忠、周正礼、孙正阳、朱正琴、周正雯、王正屏等同台合作,首场演出其中她和顾正秋等在《八五花洞》中饰演真潘金莲,技艺精湛,一炮打红,盛况空前,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
此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从此奠定上海戏校在观众心目中地位。此后,她边学边演。1945年毕业,未出校门即公演1300余场,极受欢迎。当时她与顾正秋齐名,被誉为“一时瑜亮,无可媲美”的上海戏校姐妹花。
1946年,张正芳应谭富英之邀,在上海皇后戏院,和顾正秋、姜妙香、杨盛春等合作演出《双姣奇缘》、《战宛城》、《武松与潘金莲》、《翠屏山》、《蝴蝶梦》等戏。
1952年,在上海与戏校“正”字辈同学关正明、陈正岩、程正泰、王正堃、黄正勤、孙正阳、周正雯、朱正琴等共同组建“红旗青年京剧团”,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演出。
1953年正式组建“张正芳京剧团”,与师辈陈喜兴、储金鹏、姚世茹、罗世鸣等合作,在东北三省、山东等地巡回演出。由于台上技艺精湛、加之戏码过硬,头天打炮戏全部《杨排风》,第二天全部《玉堂春》,第三天《红娘》、《擂鼓战金山》,所到之处都极受观众欢迎。
1954年,张正芳参加辽东省京剧团(后于1965年改为丹东市京剧团),担任挑梁主演后又兼业务团长。在丹东工作25年间,张正芳前后演出多达6000余场,前12年中几乎每天登台献艺。每当辽宁省汇演,她都以优秀剧目参赛,如1957年以《乱点鸳鸯谱》,1958年老剧目展览以《蝴蝶梦大劈棺》,1959年,又以整理改编后的《杨排风》参赛,均获得优秀表演奖。1956,在我国首次评级定职时,张正芳和正字辈同学关正明、陈正岩、王正堃被评为文艺三级,代表了上海戏校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
在此期间,她除了演出在上海戏校所学的传统戏外,还将该团新编的《天国春秋》、《鱼腹山》、《拜月记》、《杨娥刺奸》、《桃花扇》、《血手印》、《陈妙常》、《独占花魁》、《陈三五娘》等二十余出历史剧,《白毛女》、《向秀丽》、《党的女儿》、《千万不要忘记》、《向阳花开》、《江姐》、《杜泉山》、《黛诺》、《山乡风云》等四十余出现代戏,《宝莲神灯》、《春香传》、《文成公主》、《墙头马上》、《女驸马》、《伊帕尔汗》、《刘三姐》、《百花赠剑》、《双玉蝉》、《红楼梦》、《叶含嫣》、《谭记儿》等六十余出移植改编剧,一一搬上舞台。
1960年,张正芳荣获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参加全国群英会。1961年,由辽宁省选拔进京,张正芳正式拜荀慧生为师。自入荀门,张正芳得荀师亲授《卓文君》、《杜十娘》,又为20余出荀派剧目——《红娘》、《霍小玉》、《红楼二尤》、《诓妻嫁妹》、《金玉奴》等加工整理。
1972年后,张正芳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1979年4月,辽宁省举办“张正芳传艺学习班”,召集全省各团青年主演向张学艺。在学习班上,她主教《红娘》《杨排风》等剧目,培养了李静文、李萍、李玉棠、智秀玲、童敏等一批后来蜚声艺坛的优秀演员。
1979年6月,张正芳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并于1988年1月,成为中国京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在中国戏曲学院期间,她先后传艺于耿巧云、张嬿嬿、叶芳、吕慧敏、马帅、潘洁华、李静、刘华、罗娟等一批获国家级大奖的优秀演员,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老戏老教”的模式,科学地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一个出发点”(一切从人物出发)“二个分析”(分析剧本、分析人物)“三化”(程式技巧合理化、舞蹈身段节奏化、全剧表演性格化)。这套教学法,使学生们理解了塑造人物要求的“神”“形”“美”必须与内心刻画统一,才能达到艺术升华。此举更是将戏曲教育推向了艺术的深层次。
教学之余,她还笔耕不辍,将教学心得、从艺感悟等一一记录纸上。如《京剧大有可为——学得多、演得多,才能提高》《荀派艺术代代相传》《荀派艺术的“两条线”“三个对象”》、《花旦表演的艺术价值》、《京剧〈挂画〉的形成与流传》、《恩师难忘薪火相传》等,专著有《回忆上海戏剧学校》等。
1988年退休后,张正芳常应邀赴全国各地传艺、讲学;除为本学院研究生授课以外,还担任“教授工程”为青年教师授课。
获奖记录
2012年01月16日,张正芳荣获第六届中国京剧终身成就奖。
2017年07月26日,张正芳入选2017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师徒关系
师父:荀慧生
同门:全巧民、刘长瑜、孙毓敏、张正芳、林玉梅、毛世来、童芷苓、齐花坦
徒弟:
戏曲演出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