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吕剧院
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于1953年,50年代初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在第一届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中荣获演出、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等多项大奖,被誉为全国创作演出现代戏的“八大红旗院团”之一。更有《姊妹易嫁》《小姑贤》《借年》《墙头记》等优秀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吕剧院剧目创作屡获殊荣:大型现代吕剧《苦菜花》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首届“全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大型现代吕剧《百姓书记》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传统吕剧《姊妹易嫁》荣获第二届 “全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大型现代吕剧《补天》荣获“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十大演出盛事优秀奖”,大型现代吕剧《石龙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文华新剧目奖”,大型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大唐黜官记》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传统剧目《墙头记》荣获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评委会特别奖”,《回家》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剧院除享誉全国的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还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才华的中青年戏曲名家,其中三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多人荣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剧院演出剧目达三百余出,演出足迹不仅遍布大陆及港澳台各地,还多次出访法国、英国、俄罗斯、朝鲜等地。
前进中的山东省吕剧院,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努力创作更多体现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反映中国人价值追求和时代要求、“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舞台艺术精品,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成绩。
山东省吕剧院,目前最大的吕剧演出团体。
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山东省地方戏曲研究室,1952年整编为省人民剧团、省歌剧团,1953年定名为省吕剧团,1959年改为省鲁剧研究院吕剧团,1962年复称省吕剧团,1990年更名为省吕剧院,现名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保留省吕剧院牌子。
该院成立之初,整理改编创作了《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姊妹易嫁》《借亲》《龙凤面》《沂河两岸》《丰收之后》等优秀经典剧目,涌现出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王俊英、靳惠新、杨瑞卿、李公绰、钱玉玲、常兰、刘艳芳、沈涛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尚之四、刘梅村、刘奇英等著名编导,袁来欣、张斌、李渔、苏智、武韬、韩英民等著名音乐家,为吕剧革新与繁荣做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剧院又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编创人员,创作的《钗头凤》《婴翠》《画龙点睛》《石龙湾》《山高水长》《苦菜花》《补天》《百姓书记》《回家》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主要演职人员多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表演奖等各类奖项。
弘扬传统、继承创新,剧院正以新的面貌在新时代为吕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省吕剧团第一代艺术家(按唱腔出现先后排序):李岱江、林建华、郭丽华、王俊英、沈涛、常兰、武韬、钱玉玲、杨瑞卿、刘艳芳、李筱玲、靳惠新、杜景康、赵斌、赵晴秋、郎咸芬、李公绰;涉及剧目及录音年代:《小姑贤》1954,《打金枝》1955,《借当》1954,《井台会》1959,《拾玉镯》1954,《挑女婿》1955,《上金山》1955,《龙凤面》1959,《改嫁》1960,《借年》1979,《搜书院》1959,《蔡文姬》1979
1950年7月,山东省调集了渤海文工团和清河、泰西等文工队的部分新文艺工作者,成立属省立剧院管辖的省地方戏曲研究室,对本省地方戏曲剧目、音乐、剧本进行调查、搜集、研究,并将吕戏作为改革研究的重点剧种。
1950年12月,山东省立剧院撤销,研究室归省文联管辖。期间,整理了吕戏传统剧目《小姑贤》《蓝桥会》并成功上演。
1951年4月29日,省文代会召开期间首次演出了吕戏《李二嫂改嫁》,开启了现代戏的创作新路。各地文工团队观摩了该剧,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学演吕戏的热潮。
1952年5月,全省文工团队重新整编,先后从昌潍、青岛、济南等地文工团以及山东大学艺术系调入人员,将研究室改编为省人民剧团,后改称省歌剧团,专门从事吕戏研究与演出。
1952年12月,省文化局领导率剧团主要成员赴博兴闫坊一带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调研活动,边创作演出,边体验生活,挖掘了一批吕戏传统剧目。期间,当地群众反映《蓝桥会》结局过于悲惨,要求只选取“井台相会”一折演出。
1953年夏,剧团将桂剧《拾玉镯》、花鼓戏《刘海砍樵》移植为吕戏演出,这是第一次改编其他剧种成熟剧目并获得成功的尝试。
1953年10月,加工整理后的《小姑贤》《井台会》《拾玉镯》《刘海砍樵》《王定保借当》等剧,在大观园与济南观众见面,连演50余场,吕戏轰动泉城。
1953年11月22日,剧团定名为山东省吕剧团。
1954年8月,剧团携《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参加山东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获剧本奖,林建华、王俊英获演员奖。期间,剧团主要编导刘奇英帮助鲁声吕剧团排演的《光明大道》获集体演出奖,时克远、侯玉英获演员奖。
1954年9月,剧团携参演剧目《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展演剧目《井台会》《双生赶船》等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中国唱片厂为《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灌制了唱片。
1954年11月,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闭幕。《李二嫂改嫁》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一等奖、音乐改革奖、舞台美术奖,尚之四获导演奖,郎咸芬、王俊英获演员一等奖,杨瑞卿、韩斌、武韬、李筱玲、郭丽华获演员三等奖;《小姑贤》获演出奖,林建华获演员二等奖,李岱江获演员三等奖;《王定保借当》获剧本二等奖、演出奖,钱玉玲获演员二等奖,沈涛、常兰、李公绰获演员三等奖;《井台会》获音乐改革奖。
1955年9月,剧团携《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小姑贤》《拾玉镯》等剧进京演出,轰动一时。期间,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文化部部长刘芝明专门组织召开吕剧座谈会,剧团集体参与了天安门国庆庆祝游行活动。
1956年2月,剧团随春节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历时3个月,演出了《王定保借当》《李二嫂改嫁》《喝面叶》《借年》等剧。
1956年9月,剧团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现代戏《迎春曲》获演出一等奖,张彭、刘梅村获剧本二等奖,刘梅村获导演一等奖,李渔、丁博民获音乐改革奖,纪刚、贺伟获舞台美术奖,林建华、武韬获演员一等奖,沈涛、李岱江、钱玉玲、郭丽华、王昭生获演员二等奖,李公绰获演员三等奖。
1956年11月,郎咸芬与京剧艺术家程砚秋代表文艺界随全国人大代表团出访苏联及东欧六国。
1956年12月,文化部公布新中国15部优秀戏曲剧目名单(未公开颁奖),《李二嫂改嫁》获奖。
1957年2月,剧团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李二嫂改嫁》《借年》电影。
1957年7月,剧团在全国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赴青岛为中央领导人演出了《王定保借当》《杨八姐盗刀》等剧,钱玉玲、常兰、沈涛等主要演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7年7月21日,郎咸芬与梅兰芳等7位中国戏曲代表人物登报倡议戏曲界“不演坏戏”。
1957年10月开始,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影响,剧团先后将武韬、李川仁、靳惠新、钱玉玲、丁博民等一批卓有才华的艺术家错划为右派,其中多数下放基层,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
1958年,在珍珠泉礼堂为省委领导汇报演出《穆桂英》时,意外发生“穆桂英掉刀”,这是剧团历史上最重大的演出事故。是年9月,剧团赴福建前线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8年7月,剧团为刘少奇主席演出《两个心眼》《柜中缘》《井台会》等剧,并与领导亲切交谈。
1959年,郭沫若观看了剧团演出的《借亲》后题诗“东风送暖百花香,开到芙蕖韵满塘。一片清芬无限意,大明湖畔柳丝长”后,将自己新创作的话剧《蔡文姬》交由剧团改编为吕剧演出。
1959年秋,剧团为毛泽东主席演出《拾玉镯》《借亲》,主要演员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等受到领导亲切接见。是年,中国唱片厂挑选了《借亲》《借年》《搜书院》《喝面叶》《龙凤面》《鸿雁传书》《王定保借当》《李二嫂改嫁》《朝阳沟》等剧灌制成唱片发行。
1960年1月9日,山东省鲁剧研究院正式成立,剧团更名为山东省鲁剧研究院吕剧团。1月10日至22日,携《龙凤面》《杨八姐盗刀》《蔡文姬》《劳动人民的战士》参加山东省首届吕剧观摩演出大会。
1960年5月,朱德观看了剧团演出的《墙头记》。是年,进京演出《五月红》《李二嫂改嫁》《蔡文姬》等剧,后赴东北三省巡回演出《蔡文姬》《朝阳沟》《三看御妹》等,迎来了各地人民反复观看《朝阳沟》、争相留住吕剧团的热潮。
1961年2月,剧团以山东人民慰问演出团的名义赴福建慰问演出。
1962年9月1日,省鲁剧研究院撤销建制,剧团复名为山东省吕剧团。
1963年4月,香港华文电影制片厂赴济南将剧团演出的《姊妹易嫁》拍摄成戏曲电影。由于时代影响,该电影在大陆放映不多,却风靡东南亚。
1963年夏,剧团主要演员赴掖县参与麦收,创作现代戏《丰收之后》。
1964年,剧团为邓小平、彭真等领导人演出《姊妹易嫁》《搬窑》,为陈毅、贺龙、罗瑞卿等演出《逼婚记》。中国唱片厂挑选了《沂河春雷》《丰收之后》等剧灌制成唱片发行。
1965年3月,剧团携《沂河两岸》《两垄地》参加华东革命现代戏曲调演,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将《两垄地》拍摄成电影。
1965年11月,剧团携《沂河两岸》《两垄地》《龙凤面》等剧进京,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观看演出。
1966年3月,剧团携《沂河两岸》《两垄地》赴广州参加广交会演出。期间,陶铸观看演出并接见主要演员,剧团还赴虎门慰问驻军,赴深圳为港澳同胞演出。《沂河两岸》被制作成广播剧发行。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剧团一度陷入混乱。
1968年8月,剧团赴长岛慰问驻军,演出《红灯记》。
1974年7月,剧团先后携《杜鹃山》选场,以及小戏《管得好》《半边天》等进京汇报演出。
1975年11月,剧团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半边天》,中国唱片厂灌制了同名唱片。
1977年,剧团携《半边天》参加广交会演出,许世友观看演出并接见主要演员。
1978年以后,剧团陆续为运动中被迫害的同志平反,先后恢复了《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蔡文姬》《丰收之后》《沂河两岸》等剧,并创作了《亲事》《于无声处》等一批新编现代戏。
1979年1月,剧团携《姊妹易嫁》《借年》进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姊妹易嫁》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借年》获创作三等奖、演出二等奖。
1979年3月,剧团随中央慰问团赴广西前线慰问演出。
1979年10月,山东省举行庆国庆30周年献礼活动。剧团演出的《姊妹易嫁》《泪血樱花》获得创作奖、演出奖。
1980年,《亲事》参加山东省戏剧调演,刘奇英、赵福朋、王毓祥获得剧本创作奖。
1980年1月,剧团演出《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等剧参加省直艺术团体青年演员会演。高静、马小琳、邓淑丽、鲍少华、房玉梅、赵冬波、胡宗龙获演员二等奖,高宁、李红、黄继森、马传根、左卫、米有余获演员三等奖;耿殿文、孙世泉获伴奏二等奖;李岱江、刘艳芳、钱玉玲、张立新、杨瑞卿、郎咸芬、王俊英获辅导奖。
1980年6月,剧团在山东省第四次文代会期间演出了《拾玉镯》。
1980年12月,在文化部领导的支持下,剧团作为戏曲现代戏八大红旗院团之一,发起成立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时任剧团副团长尚之四是八位发起人之一。
1981年10月,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一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时任剧团副团长郎咸芬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誉为“吕剧三杰”,并先后与中国唱片厂合作,出版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刘艳芳、吴萍等演员的演唱专辑。
1982年5月,剧团演出《婴翠》《孪生姐妹》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剧月。《婴翠》,赵福朋获剧本改编奖,王世元获优秀导演奖,邓淑丽获优秀演员奖,于庆昌、米有余获表演奖,栾胜利、车培琛获优秀音乐设计奖,贺伟、吴立成、高振远获优秀舞美设计奖,翟仲来、赵中元获灯光设计奖,乐队获伴奏奖,赵玲获服装设计奖,戴文秀获优秀化妆设计奖。《孪生姐妹》,赵福朋获剧本改编奖,高静、文宗哲获表演奖,李渔获优秀音乐设计奖,王维获舞美设计奖,郭洪基获灯光设计奖。
1982年起,戏曲广播剧流行开来。剧团创作的《燕双飞》《两姐妹》《清水店》等先后制作成广播剧。
1983年,吕剧《清水店》获山东省广播剧一等奖,《钗头凤》《母与子》被拍摄成电视艺术片播放。
1984年,吕剧《清水店》获第四届全国戏曲广播剧评选优秀剧目奖。
1984年9月,剧团演出《香蒲》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月。李岱江、邓淑丽获表演奖,栾胜利获作曲奖,乐队获优秀伴奏奖,王书铭获布景制作奖。
1985年8月,山东省吕剧青年演员比赛举行,邓淑丽、高静获一等奖,马小琳、李肖江、高宁、王媛媛、李萍获二等奖,董家岭、李君、黄继森、郭爱琴获三等奖,《李二嫂改嫁》《婴翠》获优秀演出奖。
1985年10月,省文化厅厅长肖洪带领剧团主要演员郎咸芬、李岱江、吴萍、鲍少华等赴老山前线开展了历时近两个月的慰问演出。
1986年3月,郎咸芬为团长带领中国电影戏剧演员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
1986年,剧团演出《画龙点睛》参加山东省第三届戏剧月,获优秀演出奖、音乐伴奏奖,王世元、钱玉玲获优秀导演奖,李肖江、董家岭获优秀表演奖,于庆昌、侯金汉、王媛媛获表演奖,栾胜利获优秀作曲奖,于少飞、高振远获舞美设计奖。由于演出效果绝佳,为此剧特设两个奖项,裴永宽获最佳配角奖,四衙役获最佳龙套奖。
1986年8月30日,剧团进行整改,一批老艺术家离退休,部分中青年演职员调离。
1987年6月,剧团吴萍、董家岭在全国吕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得“十佳演员”奖。
1987年10月,剧团携《画龙点睛》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
1988年12月27日,剧团为省第五次党代会演出《娶婆婆》。
1989年4月25日,剧团携《姊妹易嫁》《玩会跳船》《画龙点睛》进京参加庆祝劳动节演出活动。
1989年9月,剧团演出《山高水长》参加第二届山东艺术节。孙永猛、赵福朋、王希永获剧本二等奖,陈贻道、孙杰获导演二等奖,栾胜利获作曲一等奖,刘元声、吴立成获舞美设计二等奖,郎咸芬获演员一等奖,吴萍、马小琳获演员二等奖,李庆友、董家岭获演员三等奖,乐队获伴奏奖。
1989年10月10日,郎咸芬获中国唱片总社“金唱片”奖。
1990年4月8日,剧团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戏曲现代戏创作座谈会开幕式演出《山高水长》,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观看演出。
1990年4月9日,剧团因坚持编演现代戏且成就显著获得文化部表彰。
1990年9月,省文化厅张长森厅长带领剧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借年》《姊妹易嫁》《喝面叶》《墙头记》《玩会跳船》《龙凤面》《三拉房》《王定保借当》《逼婚记》《蔡文姬》等剧。
1990年10月2日,剧团更名为山东省吕剧院。
1991年1月10日,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林建华艺术生涯4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
1993年4月,《石龙湾》获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李应该、吴华宁获文华编剧奖,栾胜利获文华作曲奖,高静获文华表演奖。
1993年5月,《石龙湾》获中宣部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1995年,《军嫂》参加第五届山东省艺术节获优秀演出奖。赵福朋获编剧一等奖,孙杰获导演一等奖,栾胜利获作曲一等奖,梁益强、高振远获舞美设计一等奖,李萍获表演一等奖。该剧还获省精品工程特别奖。
1996年,山东省吕剧会演举办。《苦菜花》获剧目一等奖,翟剑萍、孟令河、徐世起获编剧一等奖,王世元、孙杰、陈贻道获导演一等奖,栾胜利、丁博民获编曲、配器一等奖,梁益强、高振远获舞台美术一等奖,郎咸芬获最佳演员奖,李萍获表演一等奖,文宗哲、高静、焦黎、谭连华、董家岭、吕淑娥获表演二等奖,张建业获表演三等奖。《红花椒绿山岗》获剧目二等奖,张彭、王其德、赵福朋获编剧二等奖,陈贻道获导演二等奖,栾胜利获编曲配器二等奖,寇斌获舞台美术二等奖,高静、文宗哲获表演一等奖,吴萍、常兆玉、王媛媛获表演二等奖,朱广友、付焕涛、马小琳获表演三等奖。
1998年7月,《苦菜花》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文华新剧目奖,翟剑萍、孟令河、徐世起获文华剧作奖,栾胜利、丁博民获文华音乐创作奖,郎咸芬获文华表演奖。
1999年8月,《苦菜花》参加中国第六届戏剧节,获首届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翟剑萍、孟令河、徐世起获优秀编剧奖,王世元、孙杰、陈贻道获导演奖,栾胜利、丁博民获音乐奖,梁益强、高振远获舞美奖,郎咸芬获优秀表演奖,高静、李萍获表演奖。
1999年12月,戏曲电视连续剧《苦菜花》荣获戏曲电视“飞天奖”三等奖。
2000年5月,高静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0年9月,《苦菜花》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
戏曲事件
2023年12月29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芙蓉记》。(详情)
2023年12月15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李二嫂改嫁》。(详情)
2023年12月09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寻子记》。(详情)
2023年12月08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龙凤面》。(详情)
2023年05月19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小姑贤》,魏林、任婧、林春恒、李佳蕾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05月19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三拉房》吕剧《王小赶脚》,张鹰、张娜、任婧、林春恒参与演出。(详情)
2023年05月17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墙头记》,吴建军、巨域、王江富、查涛、邵晶、沈红萍参与演出。(详情)
2022年11月07日,山东省吕剧院在德州大剧院演出吕剧《大河开凌》。(详情)
2022年08月26日,山东省吕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演出吕剧《我心永恒》,盖勇、胡静华、焦黎、彭莉媛、陈明、李莎参与演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