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玉霜

来自戏曲百科

小白玉霜是艺名,本名李再雯。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22年,1967年12月21日去世。

评剧白派由白玉霜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白玉霜的传人、养女小白玉霜。小白玉霜扮相大方,善用眼睛传神,表演风格轻淡素雅,细腻含蓄,不浮不泛。她音色纯正,音域宽广,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形成了韵味醇厚、朴素大方的演唱特色。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

生平

小白玉霜是领班买来的女孩,祖籍山东,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她从没正式拜师学过艺,白玉霜不给她传艺,她是由老艺人珍珠花给开的“坯子”,偷学了白派的一些东西。1937年春天,白玉霜在上海逃婚出走,李再雯冒险以小白玉霜的艺名顶了“坑儿”。硬实头天学,二天唱,现蹩现卖,在上海坚持了四个月。她的演出,意外地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后来小白玉霜从京剧名旦程砚秋根据嗓音条件另辟蹊径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认真分析了自己与白玉霜的异同,抓住膛音相似,而发音更宽厚实的特点,既用丹田气,又不亮嗓子要好儿,以情感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她一度被挤出评剧界,直到白玉霜逝世后才从返舞台。她不仅保持了白派的低腔低调的传统特色,而且把音区向上,下延伸了四,五度,从而丰富了唱腔的表现力。

1942年起,她先后组班阳秋社、玉海社、再雯社。1953年加入中国评剧院。

艺术轨迹

小白玉霜的艺术在解放后日趋成熟,一九五三年中国评剧团建团后,排了《秦香莲》一剧,她塑造的秦香莲形象是她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小白玉霜在艺术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同时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以后被传为戏剧界的佳话。小白玉霜在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金沙江畔》、《李双双》等。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风采各异、性格生动的新妇女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杨香草,堪称脍炙人口,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小白玉霜老师作为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没有嫡传弟子,但她的唱腔却广为流传。

代表剧目

她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朱痕记》《闹严府》《杜十娘》《秦香莲》《桃花庵》《小借年》《劝爱宝》《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珍珠衫》,现代戏《兄妹开荒》《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苦菜花》《金沙江畔》《李双双》等。

小白玉霜为评剧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她是解放后第一个演出现代戏的旧艺人;她是第一个自愿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第一个接受毛主席接见;第一个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她还占了一个不该占的唯一:十年浩劫中唯一被迫害致死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年仅45岁。

评剧界的“小字辈”

小白玉霜(1922-1967)——白派创始人白玉霜之徒(养女),传承发展白派,被誉为“新白派”,中国评剧院;

小喜彩莲(1926-)——喜派创始人喜彩莲的亲传弟子,当今喜派掌门人,石家庄评剧院;

莲小君(1926-)——爱派创始人爱莲君为数不多的亲传弟子之一,当今爱派掌门人,天津评剧院;

小王金香(1931-)——评剧老前辈王金香之女兼弟子,长春评剧院;

小花玉兰(1933-)——评剧老前辈花玉兰之女兼弟子,天津评剧院;

小王万良(不祥)——评剧老前辈王万良(老生)亲传弟子(养子),哈尔滨评剧院;

小鲜灵霞(1939-)——原名赵雅琴,鲜派创始人鲜灵霞的亲传弟子(外甥女),天津评剧院;

小花淑兰(1949-)——原名郑桂芳,花派创始人花淑兰的亲传弟子,花派掌门人,长春评剧院;

小筱俊亭(1951-)——原名郑小娣,筱派创始人筱俊亭之女兼弟子,廊坊评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