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林
周凤林 昆曲旦角家门演员 周凤林周凤林,男,昆曲闺门旦、贴旦。兼长刺杀旦。字桐森。江苏苏州人。
他是继葛子香、谈雅芳之后最负盛名的旦角演员。在主持丹桂茶园时,与天仙茶园的老生演员汪雅芳一起,一时有“雄天仙,雌丹桂”之说。他是昆曲中难得的技艺比较全面的人才。曾致力于排演昆曲小本戏,灯彩戏和连台本戏。在与小生周钊泉,二面姜善珍合作演出时,评论界誉他为“一等第一花旦”。出生: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人物分类昆曲 旦角家门演员
周凤林,昆剧演员。字桐森,一作桐荪,小名小老虎,苏州人。工闺门旦、贴旦、兼长刺杀旦。是继葛子香、谈雅芳之后最负盛名的旦脚演员。清光绪四年(1878)在上海搭大雅昆班演出时即享名剧坛。翌年参加大观园与京班合作。光绪六年回苏州搭聚福昆班,第二年重返上海搭大雅昆班。光绪八年改隶天仙茶园,此后便经常在上海演出,并曾主持丹桂茶园,均为京、昆合班。其时,汪桂芬以老生在天仙茶园挂正牌,周凤林以旦脚在丹桂茶园为台柱,一时有“雄天仙、雌丹桂“之说。
周在盛名之下,于光绪六七年间曾破例同时参加聚福班和全福班。全福班在苏州老郎庙,聚福班在环秀山庄,同时演出前、后本《三笑》,周凤林在全福班演完前《三笑》,再赶场至环秀山庄接演后《三笑》。观众亦尾随赶场的小轿,由一个场子赶往另一个场子,在上海,也曾同时兼搭天福、丹桂两家茶园。
周凤林嗓音圆润,表演细腻,武功基础亦好,技艺全面。拿手戏有《占花魁·受吐、独占》、《狮吼记·梳妆、跪池》、《牡丹亭·游园、惊梦》、《西厢记·跳墙、着棋、佳期、拷红》、《蝴蝶梦·说亲、回话、劈棺》、《渔家乐·相梁、刺梁》等。周凤林曾致力于排演新戏、本戏、灯彩戏。一说上海京剧的连台本戏机关布景,是从周凤林演出的灯彩戏发展而成。
周凤林能书能画,能填词作诗,能弹古琴。为人慷慨好义,为同行所推崇,曾与小生周钊泉、二面姜善珍长期合作演出,同被誉为“一等第一花旦”,“一等第一小生”,“一等第一副、丑”。宣统三年(1911),周凤林尚应邀于苏州绍兴会馆演出。
【生年】:1849
【卒年】:1917
周凤林(1894一?) 苏州人。字桐森,一作桐荪,小名小老虎。近代昆曲名角。工闺门旦、贴旦,兼长刺杀旦。清光绪四年(1878)在上海搭大雅昆班演出时始享名。翌年参加大观园与京班合作。光绪六年回苏州搭聚福昆班,第二年重返上海塔大雅昆班。光绪八年改隶天仙茶园,此后便经常在上海演出,并曾主持丹桂茶园,均为京昆合班。其时汪桂芬以老生在天仙茶园挂头牌,周以旦脚在丹桂茶园为台柱,一时有“雄天仙、雌丹桂”之说。周在苏州期间曾破当地昆班行规,同时搭聚福班和全福班。二班曾同时演出前后《三笑》,周在全福班演完前《三笑》,旋即赶往聚福班演后《三笑》,而观众亦尾随前往观看。周在上海时也曾兼搭天福、丹桂两家茶园。周凤林嗓音圆润,表演细腻,武功底子亦好,技艺全面。拿后戏有《占花魁·受吐、独占》、《狮吼记·梳妆、跪池》、《牡丹亭·游园、惊梦》、《西厢记·跳墙、着棋、佳期、拷红》、《蝴蝶梦·说亲、回话、劈棺》、《渔家乐·相梁、刺梁》等。也曾致力于排新戏、本戏、灯彩戏。一说上海京剧的连台本戏机关布景,是从周凤林的灯彩戏发展而成。周凤林能书、善画,雅好填词作诗弹琴。为人慷慨好义,为同行所推崇。曾与小生周钊泉、二面姜善珍合作演出,同被誉为“一等第一花旦”、“一等第一小生”、“一等第一副丑”。周凤林民国后尚有演出活动,约于抗日战争前去世。 |
周凤林 (1866~1917)字桐荪(亦作桐生,桐森),乳名小老虎。江苏苏州人。清音班(小堂名)出身,幼年习唱昆戏,后搭京班昆乱兼唱。工旦角,四、五、六旦兼擅。“色色精工,但以花旦为依归”。清光绪四年(1878年),13岁时,随大雅班来沪,初隶三雅园,园主以“雏伶”为号召大做广告,一炮打响。翌年改入京班大观园,与孙菊仙合作。之后又分别加盟天仙、天福、丹桂等京班戏园。其间享受头牌名角待遇,包车接送,俸银甚丰。光绪十七年购下丹桂茶园,组建桐记丹桂茶园,自当园主。改搭京班后,仍坚持演出昆戏,先后与周钊泉、邱凤祥、姜善珍、邱阿增、陆绶卿等人合作,其中尤以与周钊泉、邱凤祥联袂演出居多,并长达10年之久。光绪年间,他两度返回苏州,参加大雅班与聚福班的演出。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后,因受战乱影响,演剧生涯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退出舞台,积极参与曲社及曲友的活动。《老上海》中有周凤林“乃集合同好,研习昆曲,光宣之交,会址犹存”的记述。
能戏颇多,常演传统剧目有《南西厢·跳墙、着棋、佳期、拷红》,《牡丹亭·游园、惊梦》,《紫钗记·折柳、阳关》,《义侠记·挑帘、裁衣》,《狮吼记·梳妆、跪池》,《玉簪记·琴挑、茶叙》,《水浒记·杀惜、活捉》,《蝴蝶梦·说亲、回话、劈棺》及《孽海记》等。新编小本戏、时装戏有《南楼记》、《呆中福》、《洛阳桥》、《查潘斗胜》、《描金凤》、《笑笑笑》。部分剧目由其本人执笔改编,以崭新面貌搬上舞台。周氏演戏融会贯通、技术老到,并能刻意求新。昆旦向来不用踩跷,周向花鼓滩簧艺人学习,并用于表演之中,丰富昆剧表演身段。在京班演戏时,也兼演皮黄,常演《打花鼓》、《打樱桃》、《荡湖船》等戏。他天资很高,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亦能写诗。其弟世泉也习昆曲,工小丑,徒小桂林(蟾仙),工旦角,也有声于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