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京娘(淮剧剧目)

来自戏曲百科

淮剧《千里送京娘》折子戏。作者无法查考。整理马仲怡,主要演员筱文艳、何叫天,音乐设计王士广、潘华春。1952年上海淮剧团首演于人民大舞台。该剧的故事情节,早在19世纪苏北“香火戏”中,就有根据明朝天启年间《警世通言》中《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改成忏词和小唱本。淮剧前辈艺人吸收了老徽班《送京娘》的表演与舞蹈身段,从而丰富了该剧。最初剧名为《打洞》,因剧中有赵匡胤打开洞穴救出京娘情节。1952年,为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对该剧作了加工整理,由筱文艳、何叫天口述,马仲怡整理。剔除了迷信荒诞的糟粕,着重塑造赵匡胤“大丈夫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刻划赵京娘善良纯真的性格。剧中的【大悲调】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成为一出地方特色鲜明的载歌载舞短剧。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筱文艳和何叫天分别获演员一、二等奖。1954年灌制成唱片,现存上海淮剧团资料室。

剧情简介

赵匡胤投奔关西,途经古庙,救出受强徒迫害的赵京娘,并愿长途跋涉护送归家。途中二人结为兄妹。京娘爱慕匡胤见义勇为,刚直正派,沿途以景抒怀,借古喻今,欲将终身相托,以报救命之恩。匡胤为图大业而无动于衷,将京娘送至村头,告别而去。

戏曲演出

未收录本剧目演出信息,如果您有资料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