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红

来自戏曲百科

刘天红(1907—1975)  湖南新宁人。后寓居南京。原名刘鹃庆,字叔诒。现代京剧名演员、教师。曾祖刘长佑为清云贵总督,父刘荣生清末任京都度支部,曾参加同盟会。因反袁世凯,当袁称帝后,举家避难迁沪,与杨亚嵩、李唳云等组成京剧票房振声社。刘天红母也喜京剧,曾应欧阳予倩之邀参加春柳社的演出。刘天红自幼受父母的戏曲艺术熏陶,六岁随父学戏,与母登台,取艺名刘天红。先学《伍子胥》、《文昭关》、《浣纱记》、《鱼藏剑》、《黄金台》等谭派和汪派戏,演出颇得好评。一时被称为“神童”。九岁在上海风舞台搭班,成为职业演员。16岁改学余派,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在北京演出时被称为“须生中之第二把交椅”。曾录制有《失街亭》、《探母回令》、《珠帘寨》、《张松献图》、《马前泼水》、《受禅台》、《打严嵩》、《庆顶珠》、《卖马要锏》、《打侄上坟》、《四郎探母》等唱片,行销甚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暨附中任教。1959年至南京任江苏省京剧院创作研究部主任。同年调江苏戏曲学院,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京剧系(科)副主任。长期从事京剧艺术研究,文武兼通,造诣较深。后来嗓音失润,但由于功底深厚,仍能体现余派唱腔的特点,并具有个人特色。在教育工作中亦较严谨,所培养的学生,后大多成为京剧的主要演员或戏曲教育的中坚力量。经他整理出版的京剧曲谱有《断臂说书》和《桑园寄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存有他的《桑园寄子》等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