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甘亭
党甘亭,男,秦腔旦角、教育家。名建棠,字甘亭,乳名群儿,祖籍陕西三原。
他幼从关中名旦隆德子学艺,11岁登台,得艺名“胎里红”。后因嗓音失润,在做工上下功夫,擅演花旦戏和刀马旦戏。
代表剧目有:《慈云庵》、《破洪州》、《双合印》、《反延安》、《阴阳配》、《进妲己》、《游西湖》、《黄河阵》等。
1913年,他被聘为易俗社教练,刘箴俗、刘迪民、张秀民、种玉华、王天民、李正敏等著名秦腔旦角演员都得到他的亲授。易俗社的许多新戏都是由他导演的,如《青梅传》、《仇大娘》、《柜中缘》、《小姑贤》、《燕山恨》、《双诗帕》、《若耶溪》等。出生: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逝世:1931年,农历辛未年人物分类秦腔 旦行演员秦腔 教师
党甘亭(1880——1931)
清光绪年间秦腔著名旦角。名建棠,字甘亭,乳名群儿。陕西三原人,幼年跟隆*子学艺,11岁登台即名震关中。"举止活泼、表演精工、为当时童伶之冠“,人称“胎里红”。工花旦和刀马旦。关于观察生活,模拟妇女惟妙惟肖。拿手戏有《慈云庵》《反延安》《双阳追夫》《双合印》《金钟罩》《进妲己》《阴阳配》《游西湖》等。光绪二十年(1896)三原解元陈伯润写有《群儿赞》一篇,对其扮相,唱腔,表演,拿手戏以及观众反映,备加赞扬。民国元年易俗社成立后被聘为教练。除1927年应邀为“五俗社”工作一年多外,后来生都是在易俗社渡过的。经他培养的学生有刘箴俗、刘迪民、张秀民、释玉华、王天民以及李正敏,都成为秦腔名流。他排导的戏为《青梅传》《仇大娘》《燕山恨》《双诗帕》《飞虹桥》《战袍缘》《燕子箴》等。折戏有《柜中缘》《小姑贤》《凤凰巅》《八字案》《惜花记》《若耶溪》等。大家是易俗社的传世之作,长期保留在舞台上。他排导的戏多有创新的唱腔,体现了他的表演和音乐才能。易俗社的《蔺明板告书》中称赞他:“其为戏也,细腻熨贴,无微不至,又独自创新调,青出于蓝,训练学生,尤其物长。”
陕西易俗社 ;秦腔
党甘亭(1880—1931),秦腔演员、教练。名建棠,字甘亭,乳名群儿,陕西三原人。幼年跟隆德子学艺,十一岁登台即名震关中,群众赠以“胎里红”美名。工花旦和刀马旦,“举止活泼,表演精工,为当时童伶之冠。”(《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二十岁后因演戏过重,嗓音渐感不支,便改演做工戏和刀马戏,善于模拟妇女。扮演《慈云庵》的王娟娟,在田郎叩谢之后,满面笑容,左右三拜,虽没有一句台词,却表现出这位少女内心的喜悦和冲动。扮演《破洪州》的穆桂英,与强敌对阵中,因身怀有孕被打下马来,跪在地上,口衔靠肚,挥舞大刀,蹉步而下,准确地表现了穆桂英此时的处境。《双合印》的绽裹脚也堪称一绝。《反延安》、《双阳追夫》、《金钟罩》、《阴阳配》、《进妲己》、《游西湖)>、《黄河阵》亦为拿手。光绪二十一年(1896),三原解元陈伯澜写有《群儿赞》,对他的扮相、表演、拿手戏以及观众的反响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易俗社成立不久,被聘为教练。除民国十六年(1927)至民国十七年,曾参加正俗社,后半生都是在易俗社渡过的。排戏喜欢闭门指教,因而更显得细腻入微。《柜中缘》中许翠莲在门外搓线、纳鞋帮的表演及“许翠莲来好羞惭”的唱段,细致地表现了这位少女复杂的内心感情。《若耶溪》中长短句不一的唱腔设计,体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创作精神,成为易俗社唱腔改革中的代表作之一。经他排导的戏有《青梅传》、《仇大娘》、《燕山恨》、《飞虹桥》、《双诗帕》、《战袍缘》、《燕于笺》、《柜中缘》、《小姑贤》、《凤凰岭》、《八字案》、《惜花记》、《若耶溪》等。他善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刘箴俗、刘迪民、张秀民、种玉华、王天民、李正敏、都亲受其教诲。张秀民本来是学须生的,他依据其条件改排旦角戏《宴御留妻》,使张得以发挥自身的长处。王天民初习小生,他以其声音清朗,姿容妙曼,令改学花衫,首演《柜中缘》一鸣惊人。时人评论党甘亭云:“其为戏也,细腻熨贴,无微不至;又能自创新调,青出于蓝,训练学生,尤其特长。”(《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民国二十年一月二十四日在西安病逝,二十七日,易俗社举行追悼会,终年五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