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艺皮影社

来自戏曲百科

光艺皮影社 社长潘京乐,前声,华县圣山乡潘塬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自幼家庭贫苦,小时候得了“癞疮头”,因为没钱治病,头发全掉光了,因此外号“秃子娃”,平日里总戴顶帽子。14岁师从刘德娃,又广拜名师,博采众长,还受过艺号“假猪娃”的宋文盛的指点,跟名琴师颜守箴学弹月琴,跟刘同远学腔韵。碗碗腔最讲究假声拖腔(亦称哨子声),潘的一副好嗓子得天独厚,哨子声特别好,尖细而洪亮,其唱戏最大的特点是擅唱苦戏,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开蒙戏是《万福莲》、《两世姻》、《绣龙袍》。早期班子成员有:颜守箴(1902—1963,拉板胡特好,当时俗称“气死贵娃”)、王张娃(签手)、刘统远(后槽)、冯家茂(硬弦)。出师后相随的人有:颜天远(硬弦)、王泰山 (签手)、雷云(后槽)、张沟有(板胡)。15岁被雇到下庙乡地主史文信家,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成立光明社,人员有:前声潘京乐、签手吴振玉、硬弦吕思厚、板胡岳新明、后槽康志英。50年代加入合作社,一个月能挣40—50元,1956年县文化馆相继成立了光艺、光华、光庆、光明4个皮影班社,潘京乐加入到光艺社,户口也进了城,但1962年户口又下放农村。演出剧目有《检举奸商》、《三世仇》、《血泪仇》、《白毛女》等,当时光艺社的人员有:前声潘京乐、签手刘文信,后槽康志英、硬弦吕思道(或颜守箴,或吕思厚)、板胡刘新发。潘所领光艺皮影社其他成员的技艺都很高:拉板胡的刘树声(刘华)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科班出身,也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签手郝炳黎享誉渭南;老琴师吕思厚曾在西安德庆社拉二弦;后槽是老艺人康志英;上档刘正娃。人才齐聚,极受欢迎。现在,光艺社已名存实亡,潘京乐常与徒弟吕崇德或其他艺人搭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