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山

来自戏曲百科

侯玉山 昆曲阔口家门演员 侯玉山侯玉山,男,北方昆曲花脸。河北高阳县人。

十一岁学武丑,十七岁改学花脸。先后在京东一带演出花脸、武丑戏,深受观众欢迎。1919年至北京参加荣庆社,先后与韩世昌、王益友、魏庆林等合作。时值五四运动兴起,侯玉山等演出反映明末市民运动的《五人义》,剧场内外挤满观众,交口称赞。1936年随韩世昌等辗转演出于河南、湖北、湖南、苏州、杭州、南京、上海、济南、烟台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返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任教。1956年与韩世昌、白云生等组成北方昆曲代表团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南北昆曲会演,以六十四岁高龄演出。后任北昆院院顾问。侯玉山戏路宽,功夫硬,气质淳朴,表演富于乡土气息。他演的钟馗形象生动传神,一时有“活钟馗”之誉。他对河北的弋腔也非常熟悉。出生:1893年8月28日,光绪十九年(癸巳)七月十七日逝世:1996年11月4日,农历丙子年九月廿四日人物分类昆曲 阔口家门演员


侯玉山,河北省高阳河西村人,生于一八九三年。高阳历来被称为昆曲之乡,近代著名的昆曲艺人如韩世昌、马祥麟、侯益隆等,均出生在这里。

侯玉山幼年从北昆老艺人张子久和邵老墨学艺,初习武丑,十四岁开始在乡村演唱,能演《盗甲》、《偷鸡》等武丑戏,武功很有基础;后来改学架子花,擅演《嫁妹》、《通天犀》、《激孟良》、《惠明下书》等剧,尤以《嫁妹》的吐火和椅子功,最为拿手,当时有“活钟馗”之誉。

侯玉山在《嫁妹》戏中,刻画钟馗的喜怒哀乐,极尽其妙,给后学者留下典范。戏一开场,钟馗带领众鬼卒回家,要把妹妹送到好友杜平家里完婚,众鬼卒携带笙箫鼓乐,琴剑书籍,前呼后拥,一道上欣赏景物,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第二场,钟馗到达家门,看到门庭冷落,与妹妹抱头痛哭,倾诉自己在朝门碰死的经过,为妹妹处境艰难伤痛,情感哀怨。第三场,钟馗对妹妹讲述在京考中状元,只因貌丑,才被革去功名,又是一番愤怒形象。第四场,钟馗妹妹答应了与杜平的婚事,钟馗换穿了大红袍,以灵巧风趣的小动作,表露他的喜悦欢快,又是那么敞亮豁达。若不是有几十年的舞台经验,很难达到他那种千锤百炼的艺术境界!

侯玉山早年曾参加文安县任义礼、任铁庄父子创办的昆曲元庆社。任义礼绰号“活阎王”,其子任铁庄,人称“小阎王”。元庆社被称为“阎王班”。这父子俩苛刻待人,谁也不敢惹。但侯玉山硬是在元庆社唱了些日子戏。这说明侯玉山有坚忍耐苦的好脾气,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也磨炼出自己的好本事来。

一九一九年,二十七岁的侯玉山初次进北京,与韩世昌等合作。这以后即长期在北京、天津演出。三十年代中期,侯玉山参加韩世昌、马祥麟、白云生、侯永奎的荣庆昆弋社,在天津小广寒戏院演出。彼时,北昆著名演员郝振基、陶显庭、侯益隆等人都在天津,人才济济,可谓北昆的兴盛时期。

一九五七年,北京成立了北方昆曲剧院,侯玉山应邀参加,一方面演戏,一方面传授徒弟。四年前,一九八三年,侯玉山九旬整寿,又适逢北昆老武旦吴祥珍七十五岁,青衣花旦马祥麟七十岁,北京剧协和北方昆曲剧院,特为这三位老人举办联合庆寿大会,称为“三星高照”,为北昆界的一段盛事。


侯玉山(1893~1996)高阳河西村人。幼年曾从北昆花脸张子久学武丑,14岁即在乡村演出,演《盗甲》、《偷鸡》等武丑戏,打下武功基础。17岁师从北昆名净邵老墨,改学花脸,在京东一带搭班演出,擅演《嫁妹》、《通天犀》、《激良》等剧。1919年到北京加入荣庆社,先后与韩世昌、王益友、侯益隆、陶显庭、郝振基等合作。1936年随韩世昌等辗转各地演出。1949年应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教。1952年调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任教。

1956年与韩世昌、白云生等组成北方昆曲代表团参加上海南北昆曲会演,演出《嫁妹》、《火判》、《下书》、《激良》、《通天犀》等剧。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兼教师,并经常参加剧院的公演,后任剧院顾问。1960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他戏路宽、功夫硬,能演花脸、武生、武丑和老生戏60余出,尤以演花脸著称,演《嫁妹》,将钟馗刻画得活灵活现,有“活钟馗”之誉。

  • 以下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

1991年9月22日~24日,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北京市文化局、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昆曲老艺术家侯玉山艺术生活八十五周年、马祥麟艺术生活七十周年祝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