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遇皇后》剧本

来自戏曲百科

京剧《遇皇后》剧本唱词京剧《遇皇后》剧本唱词角色包拯:净 李后:老旦 地方:丑 剧情包拯往陈州放粮,路过天齐庙,有盲丐妇吿状,备言当年刘妃、郭槐以狸猫换太子事。包拯始知盲妇为李后,遂允回朝辩冤。 京剧《遇皇后》剧本唱词 【第一场】(四青袍、王朝、马汉引包拯同上。)包拯   (引子)    一片丹心,保宋主,锦綉龙廷。     (念)     黑暗暗乌纱照顶,明亮亮玉带随身。上金殿君王见喜,下玉阶文武皆尊。     (白)     老夫、包拯。宋室为臣,官拜龙图阁大学士。只因陈州干旱三载,圣上命老夫前来放粮安民。放粮已毕,正好回朝交旨。一路之上,代理民词。             王朝、马汉!王朝、马汉   (同白)    有!包拯   (白)     外厢开道!王朝、马汉   (同白)    啊!(〖牌子〗。众人同下。)【第二场】地方   (内白)    啊哈!(地方上。)地方   (念)     地方地方,差事难当;一卯不到,两腿遭殃。     (白)     我、赵州桥地方是也。今有包大人陈州放粮回朝,打此经过,待我打道前来!     (数板)    打道前来,四方人闪开,行人止步,坐着的把身抬,坐着的把身抬。     (白)     闲人闪开,地方来也!(地方下。)【第三场】李后   (内白)    苦哇!(李后上。)李后   (唱)     想当年在昭阳何等安好,             都只为产太子起下波涛。             恨刘妃与郭槐心生计巧,             秋八月他把那冷宫来烧。             也不知是何人将我救了,             他将我救至在破瓦寒窑。             想姣儿想的我双目昏了,             但不知何日里才得还朝!     (白)     哀家、李后。只因癸未年间,本后身怀六甲,临盆之时,宫中刘妃在老王驾前讨下收生代劳的旨意。哪里是收生代劳?分明是条奸计——她与内侍郭槐乃是姑表之亲,命郭槐将外国进来的金色狸猫剥去皮尾,换出幼主,启奏一本,道本后产生怪物。老王闻奏大怒,将哀家推出午门问斩。多亏满朝文武保奏,将哀家打入冷宫。奸妃一计不成,与郭槐又生二计——定于八月十五日火焚冷官。也不知何人将我救至在赵州桥破瓦寒窑安身。至今算来,已有二十余载了!     (唱)     离别了皇宫院二十余年,             不知晓朝中事可曾安然?             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             仇报仇来冤报冤!(内锣声。)李后   (白)     啊!何人鸣锣开道?待我问来。             啊,列位请了!众百姓  (内同白)   请了!李后   (白)     何人鸣锣开道?众百姓  (内同白)   包大人打此经过,鸣锣开道。李后   (白)     有劳了。             好了哇好了!人言包拯在朝为官清正。我不免前去,把我这二十年的冤枉对他说明,搭救哀家还朝,也未可知。天哪天!我这冤仇有日得报了!     (唱)     听说包拯回朝道,             不由哀家喜眉梢。             覆盆之冤若得报,             从今后再不住破瓦寒窑。(李后下。)【第四场】(四青袍、王朝、马汉引包拯同上。风旗上,过场,下。)王朝   (白)     狂风大起!包拯   (白)     住轿!(地方暗上。)包拯   (唱)     狂风大起难开道,             尘沙迷漫透九霄。             且在此处暂住轿,             若有冤情要细问根苗。     (白)     传地方!王朝   (白)     地方!地方   (白)     参见老大人!包拯   (白)     此处什么所在?地方   (白)     赵州桥。包拯   (白)     那高大房屋?地方   (白)     天齐庙。包拯   (白)     打道天齐庙!地方   (白)     是!(〖牌子〗。众人同走圆场。)包拯   (白)     地方,赐你铜锣一面,庙前、庙后,庙左、庙右,高声喊叫,老夫在此审问民情,有冤枉者前来伸诉!地方   (白)     是。             哟喝!别的大人到这儿,怕打官司的;这位大人到这儿,找打官司的!官差不由自己,吆喝两声。             庙前庙后百姓们听者:今有包大人陈州放粮回朝;在天齐庙代理民词,有冤的前去伸诉!众百姓  (内同白)   我们不冤。地方   (白)     你们不冤,我也不冤。这边吆喝一声。             庙左庙右百姓们听者:今有包大人陈州放粮回朝,在天齐庙代理民词,有冤枉的前去伸诉!众百姓  (内同白)   我们不冤。地方   (白)     你们不冤,我也不冤。交锣去。李后   (内白)    且慢!地方   (白)     什么事?李后   (内白)    破瓦寒窑,有一瞎婆,有二十年冤枉。地方   (白)     候着。我给您言语一声去,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             启禀老大人:破瓦寒窑有一瞎婆,有二十年的冤枉。包拯   (白)     带进庙来!地方   (白)     是。             瞎老太太,出来凉快凉快!李后   (内白)    来了!(李后上。)李后   (唱)     覆盆之冤二十载,             从来未得见青天。             忽听小哥一声唤,             将身来在古庙前。     (白)     小哥唤我何事?地方   (白)     您不是说有二十年的冤枉吗?李后   (白)     冤枉却有,可是老包——地方   (白)     嘿!我叫他大人,他还不喜欢哪?李后   (白)     我叫他老包,还是奉承他呢。地方   (白)     你哪儿是奉承他哪?你简直奉承我二十板子哪!李后   (白)     不要取笑。引我进庙。地方   (白)     随我来。上台阶,迈门坎,跪下!(李后不跪。)包拯   (白)     嗯!胆大瞎婆,见了老夫,因何不跪?李后   (白)     有道是:当跪则跪;不当跪,我就不跪!包拯   (白)     好个“当跪则跪”!有何宽枉?你且诉来!李后   (白)     你若是真包,我便申诉;若是假包,诉也枉然。包拯   (白)     你双目不明,怎知真假?李后   (白)     包相脑后有一肉枕,老身一摸便知。(包拯与地方示意,地方装包拯,李后摸地方脑后。)李后   (白)     唗!大胆奴才,前来哄我!包拯   (白)     老夫离位。(李后摸包拯脑后。)李后   (白)     包拯。包拯   (白)     啊!李后   (白)     儿呀!包拯   (白)     瞎婆你言差矣!有何冤枉?慢慢诉来!李后   (白)     唉,包相啊!     (唱)     你那里休道我言语太差,             提起来好叫人珠泪如麻。包拯   (白)     家住哪里?李后   (唱)     家住在汴梁城龙凤阁下,             万民中我算是第一人家。包拯   (白)     姓甚名谁?李后   (唱)     我本是采荷女王选伴驾,             玉宸宫李娘娘就是哀家。(包拯惊。)包拯   (白)     当今万岁是你什么人?李后   (唱)     当今的宋天子是我亲生养下,             我那赵祯呀!包拯   (白)     万岁!李后   (唱)     不孝的人儿你不要提他!包拯   (白)     此事而起?李后   (白)     包相你哪里知道?只因癸未年间,哀家身怀六甲,宫中刘妃在老王驾前讨下一道收生代劳旨意。哪里是收生代劳,分明是一条奸计——她与内侍郭槐乃是姑表之亲,命他将外国进来金色狸猫剥去皮尾,换出幼主,启奏一本,道哀家产生怪物。老王闻奏大怒,将哀家推出午门斩首。多亏文武保奏,将哀家打入冷宫。奸妃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定于八月十五日火焚冷宫。也不知是何人将我救至这在赵州桥破瓦寒窑来了。算来也有二十余年了!     (唱)     哪有个龙国太把饭讨?             铁石人闻也泪抛。             这是我冤屈事对你来表,             此番回去奏当朝。包拯   (白)     怎知老夫到此?李后   (白)     我在大街乞讨,众百姓纷纷议论,都道你——包拯   (白)     为官如何?李后   (白)     清正哪!     (唱)     众百姓都道你为官清正,             断了些冤屈之案落得贤名。             你若是断明我的冤仇恨,             我保你子子孙孙头戴乌纱、身穿蟒袍、腰横玉带、足登朝靴、永在朝门。             你若是断不明我的冤仇恨,             枉在朝中身为大臣!包拯   (白)     赐瞎婆矮座,暖茶一杯。地方   (白)     是。             老太太,您这儿歇歇来。(地方扶李后坐。)包拯   (白)     圣上啊圣上!倘有此事,怎坐大宋江山一统!     (唱)     宋王爷坐江山人称有道,             做一朝人王主也犯律条。             我若是袖手观佯装不晓,             怎受那宋王爷爵禄官高?     (白)     且住!瞎婆言道,她是正宫国母,必知朝廷仪注。老夫拜她一拜,便知真假。             来,将瞎婆搀扶正位。王朝   (白)     是。(王朝扶李后正座。)包拯   (白)     瞎婆,你要坐稳了!     (唱)     在头上整整乌纱帽,             身上抖抖蟒龙袍。             走上前,忙跪倒,             接驾来迟望恕饶。李后   (白)     包相平身!包拯   (白)     啊!     (唱)     我这跪拜她言道,             包相平身是当朝。             二次撩袍忙跪倒,             国太千岁把臣饶。李后   (白)     包相平身。我好心焦哇!包拯   (白)     国太!     (唱)     劝国太,免心焦,             为臣把本奏当朝。             万岁准了为臣本,             拿住了那刘妃、郭槐剐万刀;             万岁不准臣的本,             摘去乌纱脱蟒袍。             二十年来住寒窑,             有何凭据奏当朝?李后   (唱)     君臣相会天齐庙,             不由哀家喜眉悄。             黄绫诗帕是我的无价宝,             你今拿去奏当朝。             包相回朝本奏到,             把我这二十载的含冤一本一本奏根苗。             拿住刘妃把仇报,             将郭槐万剐千刀我的恨才消。包拯   (唱)     国太暂住天齐庙,李后   (唱)     二十载养老宫不住倒住塞窑。包拯   (白)     送国太!李后   (白)     免!(地方扶李后同下。)包拯   (唱)     这件事,真蹊跷,             偏偏遇见我老包。             王朝、马汉忙开道,王朝、马汉   (同白)    啊!包拯   (唱)     回朝把本奏当朝。(众人同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