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县郑铁炉同乐社

来自戏曲百科

郑铁炉同乐社成立于清末民初。活动形式原为高跷踩唱。角色分工比较简单,一般有老婆(老旦 妆)、相公(小生妆)、大妮(青衣妆)、二妮(花旦妆)、和尚(丑妆)等五人;人多时再增加老头(须生 妆)、瞎子(丑妆)等角色。伴奏只有大弦和手板(俗称“牙子”),有条件者加一把三弦或四胡。演员所 唱的曲调只有【阳调】、【满舟】、【上流】、【诗篇】、【呀呀哟】、【莲花落】、【太平年】、【双叠翠】、【银扭 丝】、【剪剪花】等10多个。演出节目也只有《劝酒》、《翻车》、《祭塔》、《顶灯》、《小姑贤》、《小姑恶》、 《蓝桥会》、《对花庭》、《梁山伯下山》、《小两口拜年》、《胡二姐开店》、《狐狸仙闹书馆》等近20个。民 国十五年农历四月初七日(公元1926年5月18日),同乐社受朋友之邀,到登封县颍阳北李洼村演 出。踩唱中忽电闪雷鸣,雨竟愈下愈大,欲待收场,观众却不依不饶。后虽雨过天晴,但地面已成稀 泥。卢天德试踩,跷腿即深陷泥中。不知是谁居然摘来几扇大门,棚在两辆四轮牛车上作为台子,连 说带劝把曲友拥上牛车哼唱。受此启发,后两天干脆就把场子搬到戏楼上开演,“跷腿”当然也就甩 掉了。由此,这一天也便成了“高跷曲”变为“高台曲”之日,一个新兴的剧种(河南曲剧)正式诞生了。 本次参加演出的共16人,他们是:朱万明(领社兼大弦,也能唱旦),关遇龙(领社、打板、接腔兼补 角),许雷(丑),卢天德(和尚丑),王少焕(瞎子丑),王立(相公),李福生(老头),李西奎、毕怀(须 生),陈玉保、刘宝才(大妮),陈天喜、赵连成(二妮),陈白娃(大弦),王少阳(三弦),韩银福(四弦)。 临汝的这个“同乐社”也就成了公认的第一个登上舞台(高台)的班社,因为从此以后“登台”现象络 绎不绝,就再也没有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