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
现代琼剧《下南洋》以海南侨乡文氏家族三代人的命运遭际为线索,采用编年体的结构方式,既大开大阖,又细致入微地表现了离乡者“下南洋”和留守者“望南洋”的双向历史,是一幅可歌可泣悲壮感人的心灵画卷。
该剧于2009年4月在海口成功首演,同年5月赴杭州、宁波演出,获得过“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同年8月底,又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剧目到北京演出,年底还赴福建厦门演出并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剧情简介
民国初年,海南岛连年闹兵灾粮荒,民不聊生。新婚三月的文昌告别妻子琼娘,同阿龙等乡亲结伴渡海下南洋谋生。
十年后,文昌愈期未归,琼娘只身乔装下南洋寻夫。在新加坡,琼娘与文昌相逢,始知丈夫已与当地女子星姐同居。星姐是文昌的救命恩人,也是文昌在南洋创业的合伙人,琼娘眼见文昌与星姐已经难分难舍,痛苦地选择了独自返乡。
又十年,文昌带着星姐富贵还乡,不料自己和琼娘所生的儿子海亮却拒不认父。海亮在赌场中伤人闯祸,招致追捕,琼娘让文昌带海亮下南洋避难。
海亮目睹了文昌在异国他乡的艰苦拼搏,渐渐弥合了与父亲感情的裂痕。抗战时期,海亮在一次日军对南洋华侨的大搜捕中勇敢抗争,被日军枪杀。
当文昌捧着儿子的骨灰再次踏上海南故土时,已经时隔漫长的四十二载,一生守望着丈夫与儿子归来的琼娘怀抱着海亮年轻时的遗像无疾而终……
主创人员
编剧:罗怀臻 当代著名剧作家
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剧作家兼艺术指导、一级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客席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文化部授予“昆曲艺术优秀主创人员”称号。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与“地方戏曲都市化”的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重要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昆剧《班昭》、《一片桃花红》;京剧《西施归越》、《宝莲灯》、《李清照》;越剧《梅龙镇》、《蛇恋》、《青衫·红袍》;甬剧《典妻》;黄梅戏《长恨歌》、《孔雀东南飞》;川剧《李亚仙》等。出版剧作选集《西施归越》、《九十年代》;文集《罗怀臻戏剧文集》(6卷)。
曾多次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剧作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等全国奖项;昆剧《班昭》、甬剧《典妻》并被授予“中国戏曲学会奖”;昆剧《班昭》入选2004~2005“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导演:曹其敬 当代著名戏剧导演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从事戏剧导演及导演教学四十年,曾导演过话剧、戏曲、歌剧等舞台剧作品七十余部。
重要作品有:话剧《母亲》、《父亲》、《叫我一声哥》、《红尘》;歌剧《苍原》、《屈原》、《沧海》;京剧《西施归越》、《图兰多公主》;昆剧《偶人记》、《贵妃东渡》、《长生殿》;黄梅戏《徽州女人》、《和氏璧》;甬剧《典妻》;壮剧《歌王》、《瓦氏夫人》;越剧《李清照》、《青衫·红袍》等。
曾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等全国奖项。甬剧《典妻》被授予中国戏曲学会奖;歌剧《苍原》被评为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话剧《父亲》被评为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舞美设计:刘元声 当代著名舞台美术家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舞台美术协会名誉会长、国际舞台美术组织中国中心主席。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中国舞台美术协会会长。
重要作品有:话剧《培尔·金特》、《俄狄普斯王》、《桑树坪纪事》、《洒满月光的荒原》;芭蕾舞剧《末代皇帝》、《木兰》;昆剧《偶人记》、《长生殿》;京剧《西施归越》;越剧《青衫·红袍》等。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各种文艺奖项。
灯光设计:邢辛 当代著名灯光设计师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文化部优秀专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1986 ― 1988 年,经中国戏剧家协会考试选拔,赴日本“东京舞台照明株式会社”研修舞台艺术灯光设计及电视照明。近年来作品涉猎广泛,曾多次获得“文华奖”、“中国戏剧节奖”、“中国艺
术节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舞美学会奖”.“金狮奖”等国家级奖项。
邢辛的作品在舞台艺术的风格及样式上把握准确,处理细腻,舞台呈现不拘一格。重在突出演员表演,强化人物的心理冲突及体验。以自己灯光独有的语汇推动剧情发展、拓展人物的心理空间。
近年获得重要奖项及代表性的作品:歌剧:《茶花女》、《苍原》, 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矸子山》、《父亲》,京剧:《骆驼祥子》、《梅兰芳》,越剧:《梁祝》,黄梅戏:《徽州女人》,甬剧:《典妻》,音乐剧:《金沙》,川剧:《变脸》,《易胆大》。其中歌剧《苍原》、川剧《变脸》、话剧《父亲》、吕剧《补天》,儿童剧《宝贝儿》,川剧《易胆大》分别入选第 1 至5 届“中国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
作曲配器:汝金山 著名戏曲作曲家
国家一级作曲,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师从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桑桐教授。
主要作品有沪剧《风雨同龄人》、《今日梦园》、《瑞珏》,锡剧《珍珠塔》、《二泉情》、《双玉蝉》;甬剧《典妻》,越剧《白衣卿相》,淮剧《金龙与蜉蝣》(电视版)。多次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作曲奖、文华奖及戏曲电视剧优秀作曲奖。
唱腔设计:张拔山
高级讲师。曾任海南琼剧学校副校长,第一、第二、第三届海南省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琼剧传统唱腔音乐资料搜集整理、琼剧声腔系统、行当流派唱腔唱法研究、琼剧语音音韵研究以及演出剧目的唱腔音乐设计工作和琼剧唱腔教学工作。从艺几十年,分别为《红叶题诗》、《常青指路》、《放鸭》、《接绳上路》、《石井村》、《红树湾》等数十部琼剧演出剧目设计唱腔音乐;有10多部琼剧声腔研究论著。
重要音乐设计作品:琼剧《苏东坡在海南》获第九届文化奖的新剧目演出奖;人偶剧《鹿回头》获第九届音乐创作文华奖;在首届海南省音乐《金椰杯》评选中被评为特殊贡献奖,并授予“终身荣誉勋章”。
执行导演:黄依群
曾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兼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研究戏剧戏曲学。在《陈三两》、《琵琶记》、《南唐遗事》、《五女拜寿》、《双珠凤》等戏中担任主演,曾获得过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中国首届小百花越剧节金奖、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中国电视飞天奖等。曾在浙江省戏剧节中导演现代小戏《护士日记》获导演奖,在京剧《李清照》中担任执行导演,该剧获得2004年中国京剧节银奖和优秀导演奖。2005年担任越剧《青衫红袍》执行导演。
人物形体设计:孙大西
陕西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舞蹈编导。两次荣获全国舞蹈“开拓”一等奖,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典妻》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曾创作剧目:舞蹈:《仿唐乐舞》、《拓技》等,浙江甬剧:《典妻》、《风雨祠堂》,越剧:《玉卿嫂》、《秋海棠》、《情系山河恋》等,黄梅戏:《孔雀东南飞》、《和氏壁》、《风花雪月》,京剧:《李清照》、《西施归越》、《武则天》、《飘逸的红纱巾》,河南豫剧:《村管李天成》、《故园》、《李香君》,昆剧《一片桃花红》,评剧《凤阳情》,沪剧《心中只有你》,赣剧《牡丹亭》,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秦腔《千古一帝》,河北梆子《大都名伶》,北京曲剧《北京人》等。
获奖记录
剧目类:
2009年12月13日,海南省琼剧院《下南洋》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2010年05月25日,海南省琼剧院《下南洋》荣获第十三届文华奖·文华优秀剧目奖。
戏曲演出
2010年12月22日,海南省琼剧院在海南省歌舞剧院演出琼剧《下南洋》,张卫山参与演出。(详情)
2010年05月13日,海南省琼剧院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演出琼剧《下南洋》,张卫山参与演出。(详情)
2009年12月06日,海沧文化艺术中心演出琼剧《下南洋》。(详情)
2009年08月26日,海南省琼剧院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琼剧《下南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