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淮剧团
上海淮剧团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国有文艺团体,以创作、演出、传承、推广淮剧为己任,成立于一九五三年。历届中央领导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等都曾观看过上海淮剧团的演出。
历年来,剧团创作改编演出了三百多出剧目,其中较有影响的剧目有《蓝桥会》《女审》《三女抢板》《水漫泗洲》《探寒窑》《官禁民灯》《白蛇传》《哑女告状》《吴汉三杀》《海港的早晨》《母与子》《八女投江》《金龙与蜉蝣》《马陵道》《西楚霸王》《大路朝天》《千古韩非》《半纸春光》《武训先生》《浦东人家》等。这些剧目大部分获得过全国和上海市的奖项,尤其是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连获文华新剧目奖、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四十三个奖项。《西楚霸王》在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等十多个大奖。60多年来,剧团涌现了以筱文艳、何叫天等为代表的一批淮剧流派创始人和以梁伟平等为代表的新生代表演艺术家,众多演员在全国和上海市的汇演中屡屡获奖,奖项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新时期以来,剧团致力于“都市新淮剧”的探索实践,《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武训先生》享誉全国剧坛。
目前,剧团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才近五十人,不少剧目被全国数百家院团移植演出或制成唱片、音像品等出版发行。
上海淮剧团曾多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表演团体,已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院团之一。
上海淮剧团 前身为民营公助的淮光淮剧团。1952年4月7日改名为上海淮剧团,筱文艳任团长。1953年5月20日改为全民所有制的国家剧团,更为名上海市人民淮剧团。团址在威海路155弄50号。丁瑶任团长,高桦、吕君樵、苏玉铭、顾华龙先后担任副团长。主要演员有筱文艳、何叫天、杨占魁、武筱凤、徐桂芳、马秀英、马九童、韩刚、王九林、李神童、陈为翰、孙艳霞、高艳秋、韩小友、顾少春、裴小芬等,编剧有王健民、顾鲁竹、马仲怡、李晓民、乔国凡、秦德超、王济生、施怀仁等,导演有潘孑农、张石流、江平等,音乐有宗海南、潘凤岭等,舞美有林洪、陈一芗等。1952年,该团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王贵与李香香》和《蓝桥会》均获剧本奖和演出二等奖。筱文艳获演员一等奖,何叫天、武筱凤获演员二等奖,杨占魁、顾少春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传统剧目《白蛇传》、《蓝桥会》、《金钱豹》等。1954年,以现代剧《不能走那条路》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和演出奖。何叫天获演员一等奖,武筱凤获演员二等奖,顾少春、裴小芬获演员三等奖。该团自成为国家剧团后,开始建立了正规的编剧、导演、作曲制度,逐步对音乐曲调、舞台美术进行了整理、改革,提高了剧种的表现能力和艺术水平。为了扩大淮剧影响,该团于50~60年代赴大连、天津、北京、徐州、九江、南昌、杭州等地演出,颇受观众欢迎。1953年后,多次被市文化局评为先进红旗单位。“文化大革命”后,由筱文艳、周丰年、戴安、宦子庆先后担任团长,顾华龙、陆汉文、叶錴、张石流、薄森海、李泰祥、陈忠国先后担任副团长。主要艺术人员有演员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韩小友、徐佩华、朱金霞,施月娥、陆少林、筱海红、何双林、何长秀、梁伟平、施燕萍等,编导王健民、顾鲁竹、马仲怡、李晓民、乔国凡、吴海燕、徐根生、陈忠国、陈慧君、洪从海、江平、顾少春、罗怀臻等,音乐宗海南、程少梁、俞福保、张晋等,舞美林洪、王琮卫等。该团历年来创作、改编和整理了大小剧目二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白蛇传》、《秦香莲》、《三女抢板》、《水漫泗洲》、《党的女儿》、《海港的早晨》、《探寒窑》、《官禁民灯》、《女审》等。已被拍摄成戏曲电影的有《女审》、《蓝桥会》、《拣煤渣》、《人老心红》等。1979年后,该团创作的剧本数量较多,《爱情的审判》、《母与子》和《哑女告状》分别获得上海戏剧节和全国性戏剧活动的奖励。《金龙与蜉蝣》获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12项优秀奖,以及1993年上海新剧目展演最佳剧目奖。
相关事件
2024年03月28日,上海淮剧团在上海长江剧场演出淮剧《借扇》淮剧《失子惊疯》淮剧《哑女告状》淮剧《红娘》,严海燕、马震宇、李宣、左慧文、林莉、武瑶瑶、陈荣荣、颜梦雨、钱薇、徐琪、陆晓龙、杜忠家、林莉、颜梦雨、陈海霞、刘亚、邱海东、陈欣参与演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