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开

来自戏曲百科


丁云开(1875—1943)  衡州花鼓戏演员。衡山县白莲寺人。小河三杰之一。他自幼酷爱舞龙、耍狮、皮影、渔鼓等民间艺术。十四岁习花鼓,工旦,敢于创新,曾将民间纸龙舞,衍变为《池塘洗澡》中的红绸舞。他双手舞动两丈多长的红绸,宛如长龙在池中蜿蜒翻滚,别具一格。演《背疯》,除运用男女声腔和生旦身段变化,活现出一人兼演老夫少妻的形象外,还于手脚系上引线,牵动老人头颈,甩发反脸,传情示意,号称一绝。丁云开在继承和发展衡州花鼓戏唱腔上也卓有贡献。他既吸收湘北、湘南各花鼓流派的音乐唱腔,也糅合了本地宗教音乐、民歌成分,形成了衡州花鼓高亢粗犷的风格。他还从兄弟剧种中移植四十多个剧目,为本剧种的艺术宝库增添了财富。清末民初,他创立云开班。名角如廖谷生、曾顺知、罗友余、赵天成均出其门下。 丁云开(1875—1943)  演员,今衡东县白莲乡喇叭街人。十四岁起,白天为人帮工,工余在吴集、下浦等地的花鼓班里学戏。他对民间艺术涉猎较广。如参加朝香会、灯会、舞龙、耍狮;学唱衡山各地的民歌、山歌、小调;钻研衡山皮影,渔鼓的腔调和表演特点。他把纸龙舞用于《孟姜女·池塘洗澡》中,在台口甩出两丈多长的红绸。他演的《背梅》用引线牵动草人头颈、眼睛,甩发反脸,传情示意,也是借鉴于皮影和杂耍。他演的《游垅》、《过江》、《逃荒》、《双采莲》、《打花鼓》等戏,都有许多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名旦罗友余的拿手戏《逃荒》,就是师承他的表演路子。在发展衡山路的声腔音乐方面,他吸收湘北、湘南各花鼓流派的音乐伴奏,揉进本地宗教音乐、山歌、民歌等成分,形成了衡山一带的独特风格。他经常到外地演出,向外地学习了近四十出花鼓戏,丰富了衡州花鼓戏剧目。丁从艺五十余年,曾任衡山第一个常年四季戏班班主,先后受业于他门下者五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旦”(曾顺知、罗仁寿、颜祖保),“三生”(聂泽林、曹八、康长清),“三丑”(赵天成、刘秋成,外俫矮子)。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三)·衡州花鼓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