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荣元

来自戏曲百科

魏荣元 评剧净行演员,评剧生行演员 魏荣元魏荣元,男,评剧演员。评剧花脸创造者。祖籍河北丰润。

从小随父亲魏凤鸣在著名评剧演员芙蓉花所在复盛戏社里边学戏边演出,后拜老演员王万良为师,主攻评剧文武小生。他勤奋好学,迫于生计他曾唱梆子、唱京剧、唱大鼓、说相声、也拉过弦儿。1949年加入莲剧团。1953年加入中国评剧团,后成为中国评剧院演员。

魏荣元是评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人物,他在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将原来与女演员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创造了“越调”唱法,使男声的优势得以发挥,他进而把京剧花脸的鼻音和喉音与评剧的吐字发音结合起来,在《秦香莲》中成功创造了包公的音乐形象,确立了评剧花脸行当,并从此创立了魏派演唱艺术。

他与小白玉霜合作演出了《朱痕记》,他扮演老生朱春登。为了表现剧中朱登春对母亲和妻子的怀念,在“灵堂会”一折中,他与新文艺工作者合作创立了评剧老生的男声反调。在花脸方面,他继《秦香莲》之后,创造了《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中的包公,《钟离剑》中的钟离老人,《孙庞斗智》中的庞涓,《向阳商店》中的王永祥,《金沙江畔》中的乌木,《南海长城》中的赤卫伯等人物形象。在老生方面,他继《朱痕记》之后,创造了《降龙伏虎》中的秦二伯,《夺印》中的陈有才等人物形象。

魏荣元通过上述剧目,把评剧男生的的声腔如板头、反调、二六板、散板、快板、慢板基本上创建齐备,为评剧男角在舞台上崛起以及评剧表现题材的拓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魏荣元嗓音醇厚宏亮,表演真挚朴实。他的花脸唱腔充分发挥中音区的特色,以高音和低音为陪衬,声音浑厚行腔稳健。他的演唱以情带声情感充沛,他的低音拖腔深沉含蓄音色纯美,他的垛板字句清晰气量充沛。魏荣元善于将蕴含于唱词中的深层意味展示给观众,他讲究语言逻辑和情感的融合,在节奏和唱腔的关系中他曾形象地比喻为“咬字、行腔、定节奏,腔似流水板似渠”。魏荣元是个基功根底深厚多才多艺的演员,如在《孙庞斗智》中饰庞涓一角,在雪梦山学艺时,为小生,当了将军后改为武生,成了野心家后改为花脸,一出戏根据人物需要演三个行当,颇有创意。

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他就被癌症夺取了生命,终年仅53岁。出生:1923年,农历癸亥年逝世:1978年,农历戊午年人物分类评剧 净行演员评剧 生行演员科班院校荣春社 荣、春科 学生


魏荣元(1923-1978),评剧魏派创始人,工老生、花脸,直隶(今河北)丰润人。十二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曾演京剧、梆子、曲艺。建国后,任中国评剧院演员。

魏荣元是评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人物,他在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将原来与女演员同度的唱法降低四度,创造了“越调”唱法,使男声的优势得以发挥,他进而把京剧花脸的鼻音和喉音与评剧的吐字发音结合起来,在《秦香莲》中成功创造了包公的音乐形象,确立了评剧花脸行当,并从此创立了魏派演唱艺术。

在老生方面,他与小白玉霜合作演出了《朱痕记》,他扮演朱春登,在“灵堂会”一折中,创立了评剧老生的男声反调,还创造了《降龙伏虎》中的秦二伯,《夺印》中的陈有才等人物形象。在花脸方面,他继《秦香莲》之后,创造了《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中的包公,《钟离剑》中的钟离老人,《孙庞斗智》中的庞涓,《向阳商店》中的王永祥,《金沙江畔》中的乌木,《南海长城》中的赤卫伯等人物形象。

  魏荣元通过上述剧目,把评剧男生的的声腔如板头、反调、二六板、散板、快板、慢板基本上创建齐备,为评剧男角在舞台上崛起以及评剧表现题材的拓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魏荣元嗓音醇厚宏亮,表演真挚朴实。他的花脸唱腔充分发挥中音区的特色,以高音和低音为陪衬,声音浑厚行腔稳健。他的演唱以情带声情感充沛,他的低音拖腔深沉含蓄音色纯美,他的垛板字句清晰气量充沛。魏荣元善于将蕴含于唱词中的深层意味展示给观众,他讲究语言逻辑和情感的融合,在节奏和唱腔的关系中他曾形象地比喻为“咬字、行腔、定节奏,腔似流水板似渠”。


一、 创建评剧花脸行当的一代宗师

 1909年评剧在唐山诞生。以小生、小旦、小花脸为主要行当,剧目表现的内容大都是限于才子佳人、家长里短,社会的重大题材是表现不了的。例如《秦香莲》这出戏,由于没有花脸唱腔,扮演秦香莲的演员唱评剧,待包公唱时换京胡唱京剧,这个行内叫“半班戏”或叫“京评剧两下锅”。1953年,魏荣元先生调入中国评剧团(中国评剧院前身)参加《秦香莲》的排演工作。魏荣元先生提出要有评剧包公的唱腔,不能再唱京剧了,得到领导的支持。第一次试验,花脸扮相老生唱法失败了。第二次在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把弦降低四度,出现了越调定弦,仍按老生唱又失败了。第三次魏荣元先生吸收了京剧大师裘盛戎的花脸唱腔和演唱方法,增加了头腔、鼻腔、胸腔的共鸣,坚持了评剧的咬字归韵,评剧包公的声乐形象终于创出来了。裘盛戎先生看过后大加赞赏。他说:“老魏,我演的是裘盛戎,你演的是包公。”1975年,魏先生跟我谈起了这段往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他仍然那样兴奋、那样自豪,似乎还[有一点儿不好意思……。

   魏荣元先生《秦香莲》中的包公形象创作成功了,1955年拍成电影公映后名声鹊起,成为全国知名演员,随后他又排演了《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三出包公戏确立了评剧花脸行当的典范,成为评剧艺术宝库中巨大的财富。

二、 名为师兄实为师生

   1954年,马泰先生调入中国评剧团,由于形象好、嗓子好,领导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被小生前辈张润时收为关门弟子。张先生是著名评剧小生演员,辈份很高,当年和白玉霜同辈,人称“五叔”,他和喜彩莲老师合作时间很长,写得一手好字,演出《人面桃花》时常有观众等着买他在舞台上双手写的梅花篆字。

  魏荣元先生1955年已名满天下,马泰先生是处于起步阶段,魏先生生性善良、乐于助人、特别是在艺术上肯于助人,这在我和他的交往中印象是非常深刻的。1964年在院里遇到魏先生,我问道:“您忙什么呢?”魏先生说:“正在创作《南海长城》。”我说:“什么样了?”魏先生说:“马泰的唱腔(扮演区英才)搞好了,他嗓子好,高低不挡,高音、低音、慢板都给他。”我问您演的赤卫伯唱什么?魏先生回答:“我有二六板就行了。”几句对话我们看到了魏先生的高风亮节,看到了他对马先生的无私帮助,其实魏先生对马先生的帮助是一贯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向阳商店》等多少出剧目魏先生都是唱腔设计人员,只是由于体制的关系不登名字罢了。

  马泰先生由于自身的努力和剧院领导的支持,成为评剧百年男演员挑班唱戏第一人。如果没有魏先生和其他艺术家的提携,没有这些艺术家的超级“傍角”,马先生艺术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马先生曾经对我说:“他们都说是众星捧月,我说是众月捧星,跟我配戏和这些人—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魏荣元、花月仙、席宝昆、陈少舫,名声大,艺术高,我不努力行吗?”

  2002年,姜昆在中央电视台给马先生做《艺术人生》后马先生见到我说:“刚做了一期艺术人生,我把两个问题讲清楚了,一是评剧越调不是我开始的,是从魏先生开始的;二,关于我和魏先生的称谓关系,我明确对大家说魏荣元就是我的老师。”他如释重负的说:“总对历史有所交代了。”

三、 纪念马魏,着眼未来

  今年三月,我们筹备马泰艺术研究会时与上海、北京的戏迷票友隆重纪念了马泰先生逝世五周年,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戏曲采风》栏目发了专题,回顾了马泰先生是艺术生涯,有些报纸也登载了重量级文章,社会反响很大。现在中国评剧马泰艺术研究会正式成立了,第一件大事就是在今年八月份纪念魏荣元先生诞辰87周年。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评剧艺术的发展看,没有魏就没有马,马是魏的延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马泰先生泉下有知也会理解我的想法支持我的做法的。

  着眼未来,我们评剧的马魏两大派会发展的更加昌盛,评剧的各流派互相支持,互相鼓舞,评剧的明天定是百花盛开春满园。


魏家班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始人是魏如凤就是魏荣元的父亲。光绪六年(1880年)出生在紫草坞村一个贫寒人家,自幼聪颖,生来好唱,16岁便开始在本村给地主扛活。每到农闲季节,他就约来村内外好唱的青年人,在本村演唱蹦蹦戏,有时也到外村去演。22岁的魏如凤便正式组织起了魏家班。戏班农闲时演出,农忙就散,主要活动在丰润、遵化、玉田、迁安等地农村,演出的剧目主要有《铡黄爱玉》、《二女夺夫》、《杜十娘》等。魏家班的演出深受当地人们欢迎,一度享有盛誉。1922年唐山北部山区遭灾,魏家班辗转唐山、天津、沈阳、长春等地,后进北京“芙蓉花”班,先后与大白玉霜、筱芙蓉花、王万良等合伙演出。民国28年(1939年)魏如凤病故,葬于北京永定门外高台大沙子口,自此魏家戏班流离失散。

魏荣元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他6岁开始随父魏如凤学戏,8岁被送到北京富连成科班学艺,12岁登台在天津、北京一带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魏荣元获得新生,艺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1953年魏荣元加入中国评剧团。他在评剧《秦香莲》中扮演包拯,改革了以往唱法,采用“越调”,扩大了男声音域,创造了花脸唱腔,同时又与小白玉霜合作,在《牧羊圈》中首创了评剧男声反调。魏荣元不但改革男声唱腔,在刻画人物上更是精益求精,代表剧目主要有《秦香莲》、《钟离剑》、《孙庞斗智》、《向阳商店》、《夺印》等。魏荣元的演唱润腔技巧丰富,用得较多的是颤音及下颤音唱法。他还常运用32分音符的华丽行腔技巧,使感情的抒发更加丰富饱满,有人给这种唱腔起名叫“华彩唱法”。他的演唱艺术在评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76年11月24日,魏荣元因病逝世,葬于横龙山下的魏家坟岭子。

魏荣元多才多艺,他能演小生、老生、花脸各个行当,且基功根底深厚。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评剧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被称为“评剧花脸”创始人。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五三年,他在《秦香莲》一剧中扮演包拯,和音乐工作者结合,创造了“越调”,至此,评剧始有了自己的花脸唱腔和行当。以后又在《包公三勘蝴蝶梦》和《包公赔情》中丰富了评剧花脸唱腔和行当。他进而在《朱痕记》中建立了评剧老生唱腔和行当。他的唱腔人称魏派,风行全国。几十年来他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如:《金沙江畔》中的乌木,《南海长城》中的赤卫伯,《夺印》中的陈有才《降龙伏虎》中的秦二伯,《钟离剑》中的钟离泉,《孙庞斗智》中的庞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