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南国菩提》广州南方剧院首演

来自戏曲百科

10月9日晚,由广东香山粤剧团排演的原创大型粤剧《南国菩提》在广州南方剧院首演,为90岁高龄的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祝寿,吸引了众多粤剧界前辈和观众前往捧场。《南国菩提》由秦中英重新创作,重现六祖惠能平民禅学思想和改革精神。紧凑的故事情节、优美的唱词,以及浓缩的禅宗哲学思想受到众多粤剧观众的欢迎,一些粤剧迷还专程从香港赶来看剧。该剧还将参评11月举办的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

2013年9月,广东香山粤剧团为纪念一代哲圣禅宗六祖圆寂1300年,排演了由邓志驹主演的大型原创粤剧《六祖惠能》,该剧由作家何初树、著名粤剧编导梁建忠等编写,这是一部结合十大岭南文化名片中的六祖惠能、粤剧、广东音乐的舞台艺术作品。广东香山粤剧团在中山、广州等地演出。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活用好岭南历史文化资源,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广新局决定对其进行大胆改编,将表现六祖惠能的这一题材打造成文艺精品。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梁建忠推荐邀请90岁高龄的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执笔对剧本进行重新创作,重新组织创作班子,沿惠能当年足迹采风,参悟六祖求佛弘法的心路历程。

《六祖惠能》更名为《南国菩提》后于今年7、8月排演成型并全新推出。香山剧团在《六祖惠能》的基础上再推出《南国菩提》,深信这部戏定能给和谐社会的建设传递出正能量。《南国菩提》以六祖惠能为题材进行创作,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在六祖诞生地新兴国恩寺如禅大师的鼓励和支持下,秦中英虚构了惠能在怀集四会两场戏,另辟蹊径完成一个“平民宗教”改革家的塑造。秦中英这一创作得到了不少专业观众的认可。

新剧《南国菩提》追求粤剧的正宗粤味和戏曲味,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典雅的唱词格调,将深奥难懂的禅学哲理浓缩其中。在“粤味”方面,《南国菩提》的唱腔设计坚持以梆簧为主,大量收集和使用了粤剧传统曲牌,把粤剧大师白驹荣的禅腔二黄、陈笑风“风腔”特色的梵音、罗家宝的“虾腔”等充分运用到唱腔中。以禅宗明心见性的哲学思想融入唱词,曲词优美,文采飞扬。《南国菩提》精简的情节更加突出戏剧的冲突性与禅宗的智慧,大家耳熟能详的 “风动幡动心动”、“渡人与自渡”以及菩提诗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在舞美设计方面,主创人员借鉴佛山剪纸的线条造型,抓住“南国”和“菩提”两个主要元素。为突出“戏曲味”,秦中英简化大家已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留出更大空间安排唱段。

众多粤剧观众纷纷给予好评,有些粤剧观众在中山、广州两地看过演出后,称赞戏剧修改后更通俗精炼。有观众认为,《南国菩提》更显浓缩有趣,将深奥禅理表达得通俗易懂,新剧的情节比《六祖惠能》更加精炼,两个小时内融入了许多佛教禅宗的精神精华。

【演员表】

惠  能 —— 邓志驹

弘  忍 —— 李伟昌

神  秀 —— 李江林

月  英 —— 嘉  裕

行  简 —— 梁恒宇

员  外 —— 蔡  法

夫  人 —— 刘  君

惠  明 —— 吴国文

印  宗 —— 周展忠

韦  璩 —— 少金山

化  雨 —— 陈  宏

法  海 —— 刘继军

智  远 —— 董  理

沙  弥 —— 谭胜华

【剧情简介】

六祖惠能(公元638—713),广东新州(今新兴县)人。自幼以卖柴为生,年二十四,因听《金刚经》而起求法之心,往湖北黄梅东禅寺拜弘忍五祖为师,舂米八月余。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五祖慧眼,亲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之后,为避衣钵之争,惠能遵五祖弘忍嘱咐“怀止会藏”,避难于广东四会、怀集猎人队中由悟后而修持了十五年,再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落发受戒。翌年往曲江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讲经。此后便在宝林寺、广州光孝寺和新兴国恩寺三地弘法三十余载,度无量众生。

禅宗六祖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理,开创了融儒、道、佛于一体的禅宗哲学思想,流传于世的《六祖法宝坛经》概括了六祖禅宗光辉的一生,粤剧《南国菩提》以此为基调创作而成。

【场序】

第 一 场——东禅对偈

第 二 场——慈航自渡

第 三 场——南归潜修

第 四 场——世俗禅机

第 五 场——辨幡受戒

第 六 场——曹溪晚钟

尾      声——梅影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