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来自戏曲百科

2004年11月5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事局和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北京第二届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人选公示。

人选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百之

1954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在职大专学历,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一级导演。

该同志从事电视文艺工作20余年,长期担任文艺节目中心领导工作,亲自执导的电视作品多达数百部,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北京市“春燕奖”等国家政府级奖励50余项。由她任总导演的7·13申奥成功直播晚会和万众一心抗非典晚会获得全国电视金鹰奖,任策划及监制的“五星红旗”MV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被授予“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等称号。

该同志在不懈追求艺术中,始终坚持“三贴近”,积极参与文艺“三下乡”,深入延安等革命圣地和新疆、西藏等边陲进行慰问演出。“燕山情”、“真情北京”、“和你们在一起”等系列慰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王玉玺

1956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在职大专学历,北京顺义区文委干部。

该同志近几年在群众文化活动和宣传顺义、创建精神文明区方面做出较大成绩。担任顺义区第十三届“燕京啤酒节”开幕式总体设计和总导演、全国“中华舞龙大赛”、迎澳门回归天安门广场中心表演《世纪龙腾》总编导,由他设计导演的《酒海欢歌》、《燕京魂》等大型团体操均获社会好评,《狮舞》获全国大赛金奖,《汉魂龙舞》和《齐鲁雄风》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龙腾飞》获国际民间舞蹈大赛银奖,《飞燕环宇》和《燕京飘香》获“世界学术贡献奖”。

该同志在近年还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北京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并荣获嘉奖,被授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群众文化明星”、“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

王颖生

1963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其作品《盛装的阿米子》获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二等奖,《事业》获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创作冈松家族基金会银奖,《苦咖啡》获第八届美展大奖并参加百年中国画大展,《踱步I》获第九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北京市第二届文艺作品佳作奖、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奖并参加水墨本色2001/2002年展,作品《花季》、《静静的时光》获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国画家奖。出版《走近画家》王颖生专集,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国际奥委会、中南海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该同志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捐赠活动。在本职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班集体。

毕淑敏

1952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干部,一级作家。

该同志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雪山的少女们》、《血玲珑》和《拯救乳房》;小说集《预约死亡》、《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婚姻鞋》、《爱怕什么》;中国第一部以文学形式打造的心理学普及读物《心灵7游戏》等;其中《昆仑殇》获1987年昆仑文学奖,《红处方》获1999年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并被改编为20集同名电视剧,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该同志热心公益事业,在潜心创作之余,参与对业余文学作者的培养工作,为推动文学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非典时期,深入一线,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心理学、文学等知识为更多的人服务,关心弱势群体,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

何荣

1959年11月出生,汉族。

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研室主任,教授。

该同志在美国深造取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和巴特克演奏艺术学院、南卡州立大学演奏证书,回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为配合音乐教学和普及,在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中提琴教研室、乐队教研室,设立重奏和合奏课程。组织策划了三次全国中提琴比赛和学术研讨会,负责开办了首届国际音乐夏令营,开办首届中提琴大师班进行师资培训。筹划并即将成立国内首个预科学院,成立了少年室内乐团,带领学生在国内各地和欧美等地交流演出,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新人。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先后编译了大量中外中提琴教材,其中已经发行的达50余种。编著了《中提琴教学手册》等教材,录制多张CD、教学带并出版了大量中提琴乐谱,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中提琴教材的空白。现为中央音乐学院科研组成员,为音乐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

张大龙

1952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大学学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

该同志从事作曲专业教学工作,多次荣获部级及校级奖励,1995年文化部颁发其园丁奖证书,并获学科带头人及优秀知识分子称号。培养出很多作曲人才。其创作的室内乐《堡子梦》、《长恨歌》,管弦乐《我的母亲》、《单簧管协奏曲》,电影音乐《寡妇林》先后获国家级比赛奖项,并为获国内、国际大奖的二十余部电影作曲。赴法、英等国讲学,并发表学术论文。创作的小提琴三重奏《悲歌》,学术性和理论技法均具独特性。并在“2003世界华人作曲家研讨会”上发表了《有关作曲理念及新观念形态》的学术性发言。

该同志为学院成功申报博士点做出了贡献。开设的《现代中外音乐文献技术分析》,被评为学院硕士研究生精品课程。

张继钢

1958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大学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一级编导。

该同志先后创编舞蹈、舞剧达340多部,大部分在60多个国家或地区上演,获国际大奖一次、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一次、好莱坞最佳导演奖一次、国际金奖三次、国际金小丑奖三次,获国内大奖、金奖和一等奖30余次,被海内外称为“舞界奇才”。如《黄土黄》等获第三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剧目奖,《元宵夜》获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奖,《壮士》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太阳鸟》获第二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最佳舞蹈编导奖等;在全国各种舞剧、舞蹈比赛中五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奖”文华编导奖、文华新剧目奖。在国家重要刊物和报纸上发表数十篇创作理论文章,代表作有:《说说洗炼》、《什么叫“流畅”》等。

由于其在创作领域的突出成就,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学和交流,被舞蹈界誉为“张继钢现象”。

李宁

1974年7月出生,回族。

中专学历,中国杂技团一级演员。

该同志凭借对魔术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和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荣获2000年中国首届“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金奖、2000年中国深圳“欢乐谷”国际魔术大赛惟一金奖、2001年北京市文联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荣誉奖、2001年第十六届摩纳哥蒙特卡罗国际魔术比赛“金魔棒”奖和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个奖项和称号。但他仍以一颗平常心,专注于台下枯燥、艰辛的训练,并不断创新艺术。为将中国魔术事业更上一层楼,在2004年新推出的大型魔术表演《魔法传奇》中,他出演了整台演出的十一个节目。

在他心中,戏比天大。不论是每年的“三下乡”,还是协会组织的普及宣传杂技艺术的活动等,他总是把魔术当做一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艺术来向人们展示着其魅力。

杜镇杰

1961年出生,汉族。

大学学历,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

该同志198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曾受教于刘盛通、宋继亭、王世续等京剧名家,擅演《群英会·借东风》、《四郎探母》、《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传统剧目和流派经典。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连续播出其主演的上述剧目后,在全国产生较大反响。在新编历史剧《蔡文姬》中扮演2号人物左贤王,荣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三项金奖;《宰相刘罗锅》下集中的刘墉体现了鲜明的余派、马派风度,为该剧名列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榜首做出重要贡献。

该同志在非典时期,积极投身慰问义演,克服各种困难,主演的《非常会见》获“人口文化奖”,并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组织分派的各项任务中,以高质量的演出体现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肖四北

1957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在职大专学历,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三级演员。

该同志为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录制演唱节目40余段,录制伴奏曲目300多段,在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中,其创作的单弦《一张请帖》获优秀创作奖,1996年创作的京韵大鼓《边哨晨曲》获全军文艺新作品奖、曲艺二等奖,2002年创作的单弦联唱《教育改革开新花》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青少年文艺比赛获一等奖。

该同志近年来为高校讲授曲艺知识,在青少年曲艺基地取得突出成绩,如他辅导的单弦《别惯坏了小宝贝》荣获“尖尖角”北京少儿曲艺比赛一等奖、京韵大鼓《十二生肖没有猫》、北京琴书《小风车》获二等奖;群口快板《宣传新的交通法》获三等奖。受残联委托,他还坚持每周两次到延庆京东大鼓残疾演员胡景家中辅导,使其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中获奖。

陈维亚

1956年7月出生,汉族。

大学学历,中国歌舞团副团长,教授。

该同志先后创编舞蹈、舞剧130余个,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文华编导奖、文华新剧目奖、“荷花杯”舞剧比赛“银荷花”创作奖、优秀编导奖等各种奖项30余个,并以“当代中国舞蹈家”身份入选牛津大学出版的《国际舞蹈百科全书》。

他编导的舞蹈《秦俑魂》、《木兰归》和执导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情天恨海圆明园》等具有广泛影响;近年来受党和国家委托,担任庆祝澳门回归大型音乐会《江山赋》、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200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的总导演;并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组委接旗仪式表演和北京传递奥运圣火大型广场文艺活动中任总导演和执行导演。

该同志注重以良好的人品和艺德团结演职人员共同工作,随着工作密度的加大和名气的提升,他仍始终站在编、排一线,克服伤病坚持工作,尊重身边的每一个演职员,带领团队创作出一部部精品力作。

哈亦琦

1954年3月出生,回族。

高中学历,北京伊腾达工艺品设计公司经理,工艺美术师。

该同志是北京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1982年制作的“凤蝶”获北京市工艺美术二等奖,1983年11月在旧金山获国际风筝节特别奖,1986年在香港主持“中国哈氏风筝展览”,1990年在韩国主持了“哈氏风筝展”,1994—1995年赴芬兰、比利时和克罗地亚举办“哈氏风筝巡回展”,1998年在荷兰举办的国际风筝比赛中,“百米龙头蜈蚣”获金奖,2002年随中国风筝艺术家代表团赴希腊举办展览、放飞活动。与其父合著了《中国哈氏风筝》。

该同志自觉将事业与祖国命运共发展,用风筝艺术赞美时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无偿捐献风筝;传授技艺给风筝爱好者和下岗职工,探索市场开发,开辟就业途径;抛弃门户之见,虚心向不同门类的艺术家学习,团结关心帮助同行,为北京民间艺术家的团结做出了积极努力。

徐利生

1952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在职大专学历,北京市政总公司《北京市政》报编辑。

该同志1979年开始学习摄影,先后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摄影》等报刊发表作品500余幅,同时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种摄影比赛中累计获奖20余次,如:1999年“柯达杯”《中国摄影》专业反转片优秀摄影师提名奖等。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北京十三人摄影创作组”作品联展。2001年参与了协会摄影沙龙的创建和组织工作,先后邀请国内外摄影名家进行专题讲座,参与策划、组织沙龙的摄影比赛,组织了四次大型外出摄影创作活动。

该同志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为唤起保护北京周边环境意识,他负责组织200余人进行为期3天的坝上草原风光摄影创作活动等,影友反映良好,并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曹文轩

1954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大学学历,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该同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小说集《红葫芦》、《甜橙树》等;散文随笔集《追随永恒》、学术专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等;学术随笔《面对微妙》,2002年出版的《曹文轩文集》9卷,迄今已发表学术专著约500万字。其中《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四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文学奖;《红瓦》获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第二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该同志身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把教学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并热心公益事业,担任北京市职工业余文学创作研修班的授课工作,长期担任“青青草文学社”的顾问。

彭利铭

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在职大专学历,中办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干部。

该同志师从欧阳中石,书法注重吸收众家之长,其作品入选中国书协多次展览,新华社为其举办了《彭利铭书法展》,并入选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10人书法联展》,还参加了中国书协、北京书协多项大展和赴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交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和《中国书画报》均专题报道过其艺术成就,并完成了《人民的好总理》、《小平您好》等大型书画集的编辑任务。

该同志20年来致力于书画艺术的宣传和活动组织,参与重大展览的组织、策划百余次,曾为《人民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担任专栏撰稿人;对协会换届、文联的大型活动均积极参与。今年5月,还将其拍卖所得的4万余元全部捐献给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智障)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