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

省扬剧团于1953年2月在南京成立,王东藩任团长。剧团前身是苏北实验维扬剧团。建团初期,从苏北、苏南两个文工团抽调部分新文艺工作者参加。1954年又陆续从南京、扬州调进一批业务骨干。1956年春,南京市扬剧学员队并入,1959年夏,南京市扬剧团并人,同时将原扬剧学员队调出另组江苏省青年扬剧团。以后又陆续吸收省戏校毕业生进团,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专业队伍。剧团的艺术骨干有高秀英、华素琴、王秀兰、蒋剑峰、蒋剑奎、石来鸿、石增祥、陈大琦等人。

   30多年来,剧团先后整理加工、创作并演出和出版的剧目有28个,影响较大的有《恩仇记》、《百岁挂帅》、《碧血扬州》、《包公告状》、《马娘娘》、《鸿雁传书》、《挑女婿》、《袁樵摆渡》、《上金山·放许仙·断桥会》、《义民册》、《东风解冻》、《三把刀》、《三把算盘》等。

   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该团演出了《赶山塞海》、《鸿雁传书》、《袁樵摆渡》、《挑女婿》、《上金山》等戏。《鸿雁传书》、《袁樵摆渡》、《挑女婿》获演出奖,高秀英获演员一等奖,蒋剑峰、王秀兰获演员二等奖,颜琦获乐师奖。《恩仇记》于1957年获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音乐奖、导演奖、舞台美术奖。 1959年9月,剧团带《百岁挂帅》、《恩仇记》、《挑女婿》、《上金山·放许仙·断桥会》、《瞎子算命》等8个戏赴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为建造人民大会堂的工人演出。《百岁挂帅》于1960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并为中国京剧院等数十个剧团移植上演。1975年,剧团排演《青山红梅》、《常青指路》两出小戏,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会演,获得好评。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而创作的历史剧《风月同天》,赢得了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长老森本孝顺为首的佛教代表团、美国佛教代表团及东南亚各国佛教代表团的好评。1982年,《三把刀》获首届江苏省戏曲百花奖优秀演出奖。1984年,《马娘娘》获江苏省庆祝建国35周年戏剧调演优秀剧本奖。

   剧团除长年演出于苏北地区以外,其足迹还遍及苏南、上海、安徽、北京等地,并多次参加春节慰问团,赴部队演出。1987年,全团有职工122人,演出装备原值14.7万元,排练、练功房175平方米,全年演出199场次,观众15.3万人次;其中农村演出153场次,观众14.3万人次。全年演出收入约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