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亭

来自戏曲百科

李云亭:秦腔著名须生,西安易俗社著名老教练,有“麻子红”的美誉

李云亭(1872—1921)

清光绪年间秦腔著名须生。陕西户县秦渡镇人,乳名修德子。幼年入西安东关“中和班”学艺,后加入“德胜班”,成为该班须生台柱,人称“十八红”。因脸上有几颗麻子,又称“麻子红”。李云亭扮相端庄,百如冠玉,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无海纱帽、道袍,盔甲红脸。唱、做、念、打均能出类拔萃。尤其身架台步,气度轩昂,扮王则龙眉凤,扮官则气度不凡,深得其师润润子真传。《无影簪》之苏护,《美人图》之介子推,《法门寺》之赵廉,《老辕门》之吕蒙正及《漏床筠》《破宁国》,唱白做打,处处生色。反串《高三上坟》妙趣横生,形体传神。拿手戏《折出》《逃国》《杀*》《广宫图》《破宁国》《宁武关》《大报仇》《八件衣》《霍光回府》等独步剧坛,无人出其右。光绪末年入《玉成班》,与关中名旦陈雨农会作,更是珠联璧合,相得盖影。二人所演之《走雪》《周文送女》《傅杨争亲》《进宫背舌》《周仁顺府》等达到至化境界,是公认的秦腔艺术珍品。在表演技巧方面,他在《折出》等戏中所用的“踏在缍”“蹲三子”“抖须”“唱场”“跌生”堪称绝活。《秦腔纪闻》评论他“四场通透,神妙惊人,扣律传声,落月停云。”民国元年应易德社聘请,任该社教练,为第一期学生排导《将相和》《开园图》《卜式传》《崖山泪》《争座战》《马嵬驿》《蒙恬折出》以及外题材戏《泗林湖》《巴里西烧瓷》等二十余本新*剧目。使杨启华、左醒民、田秦民、刘毓中、闫根国等深受教诲。民国四年(1915)入“榛苓社”任教,民国六年(1917)又受“长庆社”之聘,任演员兼教练。民国十年因病去世。可惜一代天才未能永年。进仅四十九岁。

李云亭是清末民初最富有盛名的秦腔须生表演艺术家,他全面继承了润润子的表演艺术和绝活儿,并有新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形神兼备、以神取胜的艺术境界。封至模对他的表演艺术有较高的评价,他说:“李云亭的戏曲表演法多宗润润子,但也有不少他个人的创造。如作戏的贴切细腻,缠绵爽朗,便更优于张派,还有愤慨时的抖须,只用三个指头拈着须桃,一捏一抖,不偏不倚,不紊不乱,即飞向肩后,真是好看。后来的须生多仿而效之。留传至今。还有心思不定、欲行而又止的脚踏三锤(即走前三步)忽而停止,又大方又飘逸又好看。《拆书》兄弟跪地午时眼巴巴我兄弟就要分散的喝场,向后一个跌坐,倘有不慎,便会将衣服坐破,但他早早地将宝剑插进后靠底下,在喝场时暗用宝剑将后靠肚往开一挑,遂即坐地,既轻便又好看,且不坐衣裳。诸如此类,在表演中找出多少窍门,难怪后辈都向他学习,实足为后世法。至嗓音亢爽,口头有劲,足下利落,身上好看,人渭其天生良才。一对俊眼,两道秀眉,通鼻梁、长脸膛,挂上须子特别起眼。无论靠把、官衣、道袍,箭衣,无论黑胡,白须,官员,平民,均著演之,称天才焉。”王绍猷在《秦腔记闻》一书中赞道:“四场通秀,神妙惊人;扣律传声,落月停云。”


李云亭(1872—1921)秦腔演员、教练,工须生。长安县秦渡镇人。幼年入西安东关中和班(后改九胜班)当徒弟。乳名修德子,因脸有几颗麻子,人呼其“麻子红”。

  李云亭天资聪慧,一双俊眼、两道秀眉,通鼻梁,长脸膛,挂上胡子,特别起眼。无论靠把、官衣、蟒袍、箭衣、官员、平民,均能擅演,人称奇才。其艺酷似润润子,尤以身段戏最为擅长,唱白的吞口,嗓音的爽朗,精神的饱满,气度的轩昂,皆得润润子的真传。演《拆书》、《杀驿》、《广寒图》、《巡南昌》、《破宁国》、《宁武关》等,可谓独一无二,扮《伍员逃国》、《霍光回府》、《八件衣》、《大报仇》等亦独步一时。后期搭入陈雨农之玉庆班,与陈合演《珠珍衫》、《傅杨争亲》、《进宫背舌》,配合默契,珠联璧合。他们演出的《走雪》、《送女》被称为陈李合作之绝活。尤其是《走雪》,盼顾言笑,举手投足,严丝合缝,相得益彰,让人称绝。他的表演虽宗润润子技法,但也有不少个人创造,他作戏贴切细腻、缠绵,均优于润润子;他愤怒时的抖须,只用三个指头拈着须稍,一捏一抻,不偏不倚,不紊不乱,即飞向肩后,颇为神奇。还有心思不定,欲行而又止的脚踏三锤(即走前三步),忽而停止,既大方又飘逸。《拆书》中,伍员兄弟跪地告别时“眼巴巴我弟兄就要分散”的喝场向后一个跌坐,倘有不慎,便会将衣服坐破,但他早于跪地时将宝剑插进后边靠下,在喝场时暗用宝剑将后靠肚往开一挑,遂即坐地,既轻便,又好看,干净利落。云亭唱腔流传极广,不论城乡,到处都能听到“大堂口把豪杰气炸肝胆”(《拆书》),“伍子胥在马上思念先朝”(《逃国》),“想从前受贿赂尽都是你(《广寒图》)等唱段。连自乐班的须生也不例外。

  民国元年(1912),李云亭被聘入易俗社充任教练,为第一班学生须生杨启华、左醒民、田养民等排导《陈家谷》、《开国图》、《崖山泪》、《卜式传》、《争座战》、《孝陵卫》、《将相和》、《马嵬驿》、《蒙恬拆书》、《四林湖》、《牛肉案》、《豚尾记》、《孝子金》、《美人毒》、《七国恨》等二十余出剧目。民国四年离易俗社入榛苓社,民国六年又入三意社(当时名长庆社)任演员兼教练。民国十年,病故于西安私寓,享年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