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

戏曲表演团体。主演秦腔,兼演话剧、歌舞。民国二十八年(1939)七月一日,在中共陕西省委主持下于泾阳县云阳镇(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所在地)成立。何纯渤 (白衣)、斯曼尼、苏一萍、黎明等人任负责人,直属省委领导。主要演职人员有张云、陈瑞林、屈映明、胡虎林、王群定、王小民,克平治等。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以后,驻扎在泾阳县云阳镇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实为中共陕西省委机关)为了宣传抗日,组织群众,以轻伤员为核心,吸收部分青年学生,编写节目,开展革命文艺宣传活动。在云阳镇联保处大院戏搂舞台上举行了革命文艺节目的首场演出,吸引了千百名群众,演出了何纯渤创作的秦腔节目《战斗的十八年》、《大钉缸》,期曼尼创作的秦腔现代戏《新教子》,还有话剧《布袋队》、《代用品》等深受群众欢迎。一年多以后,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和“七七”抗战,省委决定在原来业余革命文艺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成立专业演出剧团,“七月剧团”应运而生。并新增加了董仲良、韩斌、陈光、马炜、赵纪、卫新等业务人员。演出了《藏舟》、《黄鹤楼》、《花云带箭》、《四贤册》等秦腔传统剧目。民国二十九年三月底,随省委机关撤离,剧团也进入边区活动。五月一日省委在淳化县南村戏楼上召开纪念国际“五·一”劳动节大会,剧团为大会作了纪念演出。同年秋天,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七月剧团”去延安作慰问演出。接通知后,剧团途经旬邑县的阳坡头、双柳村、槐树庄、张村驿至富县、甘泉达延安。一边行军,一边演出,扩大抗日宣传。

到达延安后,剧团在给中央和西北工委机关作慰问演出的同时,还在新市场售票,向延安广大人民群众演出多场。一天,当卫新代表剧团向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汇报工作时,恰巧,毛泽东主席也在场。当他听到这是中共陕西省委白手起家在蒋管区成立的剧团,又大都是由青少年组成,在群众中还有了一定影响时,他很高兴。并当即请来了中央财经处处长邓杰,指示给“七月剧团”拨款四千元,予以支持和鼓励。全团人员受到了鼓励,随即在西北工委的领导下,改建为西北剧团。加强了领导,充实了人员,健全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继续返回关中分区所辖各地为群众作宣传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