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喜才

来自戏曲百科

丁喜才,男,1919年2月生,府谷县麻地沟人,二人台艺人丁怀义之孙,丁四成长子。旦角。丁喜才十一二岁就学会打扬琴,还能自打自唱。1929年陕北大旱,其祖父、祖母、母亲和一个妹妹饥饿成疾相继病亡,他随二伯父丁兰成,父亲丁四成逃荒出走,途经哈镇,同一家姓杨的父子相遇,丁杨两家同病相怜,为了糊口度日,从此两家便合伙拉起了二人台班子。伯父拉四弦,父亲吹梅,丁喜才唱旦角,杨家的后生唱丑角。人们从没见过十来岁的小娃娃演戏,于是就把他们称之为“娃娃班”。出了“洞儿口子”就到了内蒙古地。“洞儿口子”即地界,洞儿里(东)为府谷的哈拉寨,洞儿外(西)为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二里半村,也即口里口外。二人台《走西口》里有一段唱词:走出二里半,拧回头来看,我看见小妹妹,还在房上站。戏里所述的二里半即此地。他们在府谷,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内蒙古的后大套、土默川等方圆几千里地面卖艺求生,演唱二人台长达十多年。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返回了故里府谷。

  1948年府谷解放,麻镇成立起全县的第一个业余宣传队,丁喜才担任艺术指导,同年他在县城举办的业余剧团会演中荣获了第一名。1952年,参加了榆林专区民间艺人集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1953年,代表榆林专区参加了陕西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同年4月份又代表陕西省参加了西北五省(区)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会演中,他以自打(扬琴)自唱的形式演唱了二人台《五哥放羊》、《尼姑思凡》,赢得了好评,报刊上报道了他的精彩演出盛况。此次会演结束后,他四次应邀到西安艺术学院(现在的西安音乐学院)讲学。讲学之余由西北文工团刘峰整理出版了由他演唱的《榆林小曲》一书。1953年8月,应聘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民间音乐教员。专门教唱《榆林小曲》。1954年灌制了他演唱的《尼姑思凡》唱片。1957年根据他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期间的教材,由作曲家于会泳指导,自己整理出版了《陕北榆林小曲》一书。同年以上海代表身份出席了全国声乐教学会议。1956年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1954年之后的30多年中,他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作曲系、民族器乐系、附中、民族音乐研究室及上海合唱团、民族乐团无锡华东艺专任教。还教过以《榆林小曲》(二人台)为主的声乐系本科生。他教过的学生多达1000多名,成绩最突出的是鞠秀芳。在上海任教期间,丁喜才还参加过很多演出活动。如“大众音乐会”招待外宾,在上海、杭州、无锡、常州、南京、北京也多次演出过。1984年获上海音乐学院“光荣任教三十年”荣誉奖,同年退休。1985年又被学院返聘回校任教。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出席过上海市第三届文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