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mb_convert_encoding(): Handling HTML entities via mbstring is deprecated; use htmlspecialchars, htmlentities, or mb_encode_numericentity/mb_decode_numericentity instead in /www/wwwroot/wikicode/vendor/wikimedia/html-formatter/src/HtmlFormatter.php on line 94
张凤云 - 戏曲百科

张凤云

张凤云,女,1927年生,河南滑县人。自1939年起,在西安从事豫剧表演艺术,拜林黛云(豫剧早年男旦“五朵云”之一)为师,主工青衣、花旦。先后在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参加汤兰香戏班、玉琴剧社、田恩培剧团、刘玉亭戏班,和豫剧名家常香玉、汤兰香、常警惕、崔兰田等同台演出。

个人经历

1927年出生于河南滑县的张凤云,因早年天灾人祸饥寒交迫,8岁时便跟着父母亲逃荒来到了陕西西安。由于她的父亲是个裁缝,心灵手巧会做各种各样的戏服,因而结识了不少戏曲界的熟人。1939年,时年12岁的张凤云,便拜豫剧界早年有名的男旦“五朵云”之一的林黛云为师学习豫剧表演艺术,主工青衣、花旦。

学戏的第二年,张凤云便开始登台演戏,并曾经和豫剧大师常香玉,名家崔兰田、宋淑云、马双枝等一块同台演出。随后的多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凤云跟随戏班辗转往返于陕甘两地的兰州、天水、麦积区、武山县、西安等地,受到了当地戏迷的热捧。特别是从1947年开始,以张凤云为团长的“张凤云豫剧团”在甘肃天水演出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张凤云他们在天水演出的第一场戏是《桃花庵》,张凤云是戏中女一号,从唱腔、扮相等方面征服了天水观众,故而一炮走红,深受戏迷朋友的欢迎。从此,天水人也爱看河南戏了。后来张凤云他们又陆续演出了拿手好戏《贬马记》《罗焕跪楼》《三上轿》等。

1950年代初,张凤云离开天水回到了西安唱戏。1951年,天水方面又派专人到西安,代表政府邀请她再去天水。当时她和妹妹张凤琴、丈夫陈学文又应邀前去天水,当时的主要演出任务是慰问解放军和前线作战下来的战士,除排演历史剧外,还排演了《白毛女》《血泪仇》《糖衣炮弹》等新编剧目,有力地配合了土改、三反、五反运动。后来他们又到兰州、定西、甘谷、秦安等地演出,张凤云一直到1954年才回到了西安豫剧团的前身——陕西狮吼剧团工作。1987年,《天水市戏曲志》编辑部主任彭健先生还曾专程采访过张凤云,她表示“希望有一天能重新去天水,为天水人民献艺”。

1957年,在演艺事业上业绩突出并已担任陕西省政协委员的张凤云,郑重其事地书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首次申请受挫,但她并未气馁放弃,而是对照党员标准,积极靠拢组织,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向党员看齐,无论是在西安豫剧团排练演出中,还是在参加社会活动时,她都注重以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的应有形象作为自己的榜样。其间由于她工作成效显著,还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1981年,她又写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向党表示了自己的强烈愿望。但由于那个时期文艺团体领导班子调整较为频繁,往往一届领导还没有来得及开展新党员发展工作,就被调整了工作岗位。于是,她的入党问题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1983年,56岁的张凤云带着未能实现入党愿望的深深遗憾,退休离开了原工作单位。人虽然到了规定年龄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她渴望入党的夙愿却不想放弃。随着文艺团体体制改革的多次变动,她也和西安豫剧团其他离退休老同志一起,划归2007年新组建的西安市文广新局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张凤云随即向该中心党总支负责人表达了自己要求入党的愿望,并第三次呈交了入党申请书。该中心党总支负责人被张凤云在耄耋之年还非常真诚地要求入党的良好愿望所感动,便将她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并安排了专人负责一对一帮助这位老人。经过一系列的工作程序之后,上级党委于2014年6月1日正式批准张凤云入党。该中心目前管理着近1600名离退休老同志,而张凤云则是该中心党组织成立之后接收入党的新党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2014年6月上旬的一天,西安市文广新局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郑重宣布了上级党委批准接收张凤云入党的决定。当天,张凤云也在党员大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入党感言,并当场缴纳了党费,表示了一辈子跟党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