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正字戏剧团

来自戏曲百科

陆丰市正字戏剧团,前身为双喜正字班,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1952年更名为陆丰县双喜正字剧团。1960年双喜正字剧团与海丰永丰正字剧团合并成立汕头专区正字剧团。后又另成立陆丰县正字剧团。1980年,整合了专区、县两个正字剧团艺术骨干,重新成立陆丰县正字戏剧团。

1954年,正字戏《百日缘》赴省参加戏曲汇报演出,周恩来总理在省府礼堂观看了正字戏《百日缘》;主要演员陈宝寿、蔡十二和音乐分别获特别奖和集体奖。1956年夏,陈毅元帅等国家领导人和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在广州观看了《百日缘》、《百花赠剑》、《古城会》三个正字折子戏的演出,予以赞许和鼓励。1957年文化部在广州举办了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班,正字戏《百花赠剑》在讲习班演出,被著名京剧导演阿甲、戏剧专家郭汉城选为教材,同年中国戏剧研究院副院长罗合如派女儿罗娜辉到双喜正字剧团学艺三年,还在《中国戏剧报》载文好评,评说正字戏的表演优美细致,有的地方有惊人的表演,恰如诗中的“警句”一般。剧团历史上涌现出陈宝寿、郑城界、刘妈倩、刘彩、林德忍、陈金发、黄学明、曾汉章、卓石桂、林送、冯通、黄育等著名艺人,又培养了杨茂粦、马松坤、陈桂卯、许素芳、王黛珠、庄朕雄、林沐燕、彭美英、郑炳、黄阳民、李海曦等新一代艺术骨干。

改革开放后,陆丰正字戏剧团恢复演出,先后整理、排演了《换乌纱》、《三女抢板》、《方世玉打擂》、《古城会》、《绿袍记》、《龙头钗》、《剌梁骥》、《姜维射郭淮》、《辕门射戟》等传统剧目,并移植了《金山战鼓》、《状元与乞丐》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其中《换乌纱》曾获得广东省专业戏剧调演二等奖;1983年,作为当时全国首个赴港演出的县级剧团,带去了10多个传统剧目,在香港连演10场,誉满香江。1992年以《古城会》一剧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剧目奖和表演奖。人文传统丰厚的正字戏艺术沃土,在新时期又培育了吴国亮、黄壮营、黄云娟、陈耀清、蓝荣准、刘小潮、曾玲、林泽旋等梨园新秀。

2003年6月,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在陆丰召开了“广东省正字戏生存与发展座谈会”,大大鼓舞了抢救、振兴正字戏的信心。2004年,陆丰正字戏剧团赴省参加庆祝国庆55周年舞台剧展演,饮誉羊城。2006年6月,正字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7日,正字戏作为广东省的唯一代表,以优秀传统剧目《姜维射郭淮》晋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受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并荣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奖”。2007年8月,全省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工作座谈会在陆丰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正字戏的传承保护工作。2007年11月,剧团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岭南民间艺术展演,26日晚,国家文化部领导及专家共36人到场观看了演出。12月4日,剧团在汕尾市为出席三省十三市党政领导第十二次联席会议的领导作了汇报演出。2008年3月陆丰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并筹资,向社会招收20几个学员,委托广东粤剧学校代培,为正字戏传承提供了一批新生力量。2008年11月22日陆丰正字戏传统剧目《百花赠剑》参加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展演荣获特别奖。2010年6月19日陆丰正字戏传统剧目《百花赠剑》参加2010“BMW中国文化之旅”展演,受到行家赞扬。2010年7月2日—4日赴香港参加首届“中国戏曲节”展演,剧目有《三女抢板》、《金山战鼓》、《百花赠剑》等。2010年10月参加广东省特色剧种展演荣获优秀奖。2010年11月正字戏传统技艺表演“南戏正音喜迎新”赴汕尾参加“第七届世界惠州同乡恳亲会”展演;并于2011年7月参加陆丰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博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2011年7月下旬,正字戏《百花赠剑》选段、《天女散花》等剧目赴印尼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倍受好评。2011年11月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张飞归家•闯辕门》参加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