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门,音乐术语。调高的俗称。其名称来自于笛子上的翻调。明清以来运用一笛通转七调,根据曲笛孔序所示各调工尺音位的相互关系来定调名,谓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凡字调,六字调,上字调,乙字调。早期京剧唱腔的调门均较高,如唱六字调,正宫调,乙字调等。现已较前有所降低,大多在凡字调。各腔调由于定弦和音域,音区关系,使用调门也不尽相同,如西皮常用凡字调,二黄常用小宫调。又,男女腔音区不同,女腔在西皮中和男腔常差四,五度,在二黄中则较多作八度关系。故传统中有“男怕西皮,女怕二黄”之说。工尺字调名与今调高名称对应关系,由于传统使用的是匀孔笛,因此除小宫调(1=D),正宫调(1=G),尺字调(1=A)外,其余三调调高往往不易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