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炽权
国家一级演員。在行内素有[千面老倌] 之美誉。曾塑造八十多个舞台形象, 先后师承罗品超、文觉非与新马师曾, 并从粤剧行内各家各派吸取唱做精碎, 形成他"治文武于一炉, 集刚柔于一体"的表演风格。曾获得中国第三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奬。广东省鲁迅文学奨, 百花奬等。多次出国到美、加、新加坡、澳洲、纽西兰和港澳台等地演岀。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赏。
彭炽权 粤剧文武生演员 彭炽权彭炽权,男,粤剧文武生。番禺南村镇南村村人。
彭炽权年少学艺时在老师悉心指导下,刻苦磨练,师承各派粤剧长辈,吸收各派精华,故其功架扎实、身段潇洒、风格稳重,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担纲主演的戏有《碧血染云崖》、《山乡风云》、《磐石湾》、《赵子龙催归》、《凤烛烧残泪未干》、《胡不归》、《光绪皇夜祭珍妃》、《拉郎配》、《拦马》、《白水滩》、《血洒潞安州》、《凤仪亭》、《陈姑追舟》、《紫凤楼》等。
彭炽权的声腔圆润柔和,清脆明亮,流畅自如,高音不尖,低音不沉,迟疾有致,字字对板。多年来,他立志探索一种适合自己条件和特点的声腔。过去他主要是效法“新马腔”但又掺揉了罗品超的刚,文觉非的柔,因此他声实腔悠,运气自然。他的做功,既向罗品超苦练小武,也向文觉非学习丑生,还学过须生,翻打扑跌,无所不习,行行上手,因此不论什么角色,他都能胜任自如。彭炽权扮相俊美,演小生风度翩翩,扮演小武威风凛凛。他多年来在舞台实践中,戏路宽广,能文能武,注重人物的塑造,善于演各种截然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
彭炽权的表演艺术除继承了粤剧的优秀传统外,还吸取京剧艺术流派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新马腔”,使之各类风格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文场戏、武场戏”的不同唱腔设计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是一位难得的、受人赞许的全能“文武生”,在省市地区荣获金奖及多项荣誉称号。并在美、加、台湾、日本、东南亚、港、澳等地区享有很高的评价和声望。出生:1947年,农历丁亥年人物分类粤剧 文武生演员
彭炽权(1947— ),演员。广东番禺人。20世纪60年代初考入广东粤剧学校,被挑选到广东粤剧院实验剧团参演《山乡风云》,后因病医嘱不宜演戏,转行到工厂。但彭炽权不甘心退出粤剧舞台,坚持练功、操曲,后参加高鹤县粤剧团,担任文武生。
彭炽权除擅演小武戏外,小生、丑生、须生戏也能应付自如。他演戏严肃认真,并唱得一口“新马腔”,口碑甚佳。彭炽权善于博取众长,他融汇新马师曾、罗品超、文觉非唱腔的刚柔跌宕,受到观众称赞。他在《赵子龙保主过江》一剧饰演赵子龙,继承了梁荫棠的风格,功架扎实,到位传神。
20世纪80年代,彭炽权领衔的佛山青年粤剧团,演出场次多,经济效益好,艺员收入高,出境演出多,在粤剧界中传为佳话。他在第三届中国戏剧节献演的《顺治与董鄂妃》获多个奖项,在《铁血红伶》中主演李文茂获第四届广东鲁迅文艺奖。彭炽权艺迹达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在新加坡演出时曾连满28场,其中青年观众达70%。
戏曲演出
2014年08月22日,佛山粤剧院在广州友谊剧院演出粤剧《金石牡丹亭》,李淑勤、梁耀安参与演出。(详情)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