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

来自戏曲百科

裘盛戎(1915-1971)花脸 为名净裘桂仙之子。自幼从父学艺。十三岁入富连成科班,受业于萧长华、叶福海、王连平等人。1934年出科后,搭入杨小楼、金少山各班。后来曾自己挑班担任主演。50年代北京京剧团成立时,他任副团长。裘派的演唱,在继承净行传统唱法雄浑豪放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生、旦唱腔低回婉转的抒情特点,从而增强了唱腔的韵律美,更能适应表现不同人物的复杂情绪。他在《铫期》、《将相和》、《秦香莲》、《赵氏孤儿》、《赤桑镇》等戏中的唱段,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徒弟:吴钰璋

裘盛戎 京剧净行演员 裘盛戎裘盛戎,男,京剧净角。本名振芳,是名净裘桂仙的次子。

自幼随父习艺,一九二七年入富连成科班学艺七年,演铜锤兼架子花脸。出科后,曾与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等同台演出,也陪金少山演过《白良关》、《真假李逵》、《双包案》等“对儿戏”。在与诸多京剧大师同台演出的实践中,他艺技日臻完美。又因在科班坐科学艺,所以他戏路宽博,除却应工的铜锤之外,不但《连环套》、《盗御马》夙称拿手,而且曾以架子花脸的《李七长亭》列在大轴演出。建国初期,裘盛戎与谭富英合作,领衔北京京剧二团,创排了《将相和》等新剧目,加工整理了《铫期》、《白良关》、《断密涧》、《牧虎关》、《盗御马》等传统剧目,创造出了许多新唱腔、新唱法。裘的个人风格在中脱颖而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裘盛戎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赵燕侠组建北京京剧团,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排及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裘在《秦香莲》、《赤桑镇》、《探阴山》、《赵氏孤儿》、《壮别》、《舍命全交》、《官渡之战》、《海瑞罢官》,近代戏《林则徐》,现代戏《杜鹃山》、《南方来信》、《雪花飘》等戏里均有突出的新创造。裘的艺术风格亦日趋完美,成就亦日趋突出。

裘盛戎以其父裘桂仙的唱腔唱法为本,吸收了金派的演唱技巧与郝派、侯派等派的表演艺术,形成了铜锤和架子花脸融为一体的新风格,称为“裘派”。表演方面则兼郝、侯两派之长,并借鉴周信芳,丰富自己刻画人物的手段,兼取老生、旦角甚至曲艺、地方戏之长,同时为弥补自己身材瘦小的不利条件,在脸谱、服装和舞台的调度上下功夫。由于他在唱腔和表演方面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取代金派30年一统天下的状况而雄踞净行之首。

他对净行的唱、念、做、打、舞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他创造的裘派艺术,集铜锤花脸精华之大成,以韵味醇厚的唱腔和深入体现剧中人物情感个性、精神气质的表演,开创了净行一代新风。他保持了花脸艺术雄浑、豪迈的本体特征,又在“刚”中注入了“柔”的成份,展现出刚柔相济的新风格。在花脸声腔发展的历程中,他是金少山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裘盛戎的舞台创造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的演唱艺术,他充分发挥自己嗓音的特长,出色地把头腔、胸腔和鼻腔共鸣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造型。不仅音色丰富、悦耳动听,而且善于运用明暗、虚实、浓淡的声音变化来刻划人物的音乐形象。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前辈花脸以“实大声宏”取胜的局面,运用多种手段,使花脸的演唱进入了细腻、精致、讲究韵味的艺术境界。他创造的新唱腔既体现了花脸唱腔的传统风范,又有很大的发展。许多旋律具有迂回曲折、委婉含蓄的新风格,在字韵安排方面也比前人考究。他还创造了很多净行前所未有的新板腔,如〔西皮中三眼〕、〔反西皮散板〕、〔二黄慢板〕、〔二黄二六〕、〔二黄流水〕、〔汉调二黄原板〕、〔反二黄原板〕等。这些新板腔的出现,起到了充实京剧花脸声腔艺术的巨大作用,并且不少著名唱段,至今脍炙人口,盛传不衰,业已列入京剧经典名作艺术之林。

裘派剧目丰富,传统戏有《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法门寺》、《连环套》、《盗御马》、《刺王僚》、《断密涧》、《铡美案》、《探阴山》、《白良关》、《断太后》、《打龙袍》、《捉放曹》、《群英会》、《空城计》、《审潘洪》、《打严嵩》、《锁五龙》、《御果园》等。新排及改编剧目有《赵氏孤儿》、《赤桑镇》、《将相和》、《除三害》、《林则徐》及现代戏《杜鹃山》等。

裘盛戎很早就开始收徒传艺,裘的四大弟子依次是钳韵宏、夏韵龙、王正屏、方荣翔,私淑者尤众。其中方荣翔于裘派神韵所得独多。弟裘世戎、子裘少戎、孙裘继戎,均工花脸。

裘派二代弟子还有:叶庆先(中国京剧院)、陈宝奎、郝庆海(北京京剧院)、张韵斌(北京京剧院)、吴钰璋(中国京剧院)、孟俊泉(北京京剧院)、李长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穆祥斌(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张啸宇(吉林市京剧团)、陈国光(湖北省京剧团)、姚憾岳(锦州市京剧团)、李欣(义子)(中国京剧院)、杨殿玺(北京市风雷京剧团)、宋宝奎(珠市口电影院)、刘玉祥(哈尔滨京剧团)、戴永琪(伊春京剧团)、曲凤翔(哈尔滨京剧团)、陈宏钧(武汉市京剧团)、徐威(齐齐哈尔京剧团)、王福山(齐齐哈尔京剧团)、丁成戎(天津市京剧团)、姬少戎(保定京剧团)、李成玉(天津市京剧团)、张国华(黑龙江省京剧团)、奚延宏(石家庄地区京剧团)、李芝纲(山西省京剧团)、常鸣贵(沈阳京剧院)、杨博森(中国京剧院)、李国瑞(黑龙江省京剧团)、于鸣奎(新疆自治区京剧团)、李荣威(天津市京剧院)、黄景春(江西省京剧团)、赵志远(北京京剧院)、常喜成、颜承富、桂伟桢(江苏省京剧院)、李幼奎(北京风雷京剧团)、牟惟章、李祖龙(义子)(中国京剧院)、陈正宏(义子)(潍坊毛纺厂)。

裘派三代弟子包括:方荣翔弟子:康万生(天津京剧院)、邓沐玮(天津京剧院)、李永红(德州地区京剧团)、杨树荣(湖北省京剧团)、何永茂(人民日报)、王福义(鞍山市京剧团)、张志良(抚顺市京剧团)、董庆民(沈阳京剧院)、王震威(徐州市京剧团)、王顺成(连云港市京剧团)、李雨森(山西省京剧团)、宋昌林(山东省京剧院)、马传盈(青州市京剧团)、张宝志(山东省京剧院)、常春生(河北省京剧团)、霍福庆(吉林省京剧团)、郑灿义(济宁地区京剧团)、魏积军(中国京剧院)、王海波(台湾铜锤京剧团)、孟广禄(天津青年京剧团)、马济生(济南市京剧团)、唐元才(上海京剧院)、赵平(惠民地区京剧团)、张卫东(青岛京剧团)、解立强(烟台市京剧团)、刘学礼(青岛京剧团)、高俊喜(河南安阳豫剧二团)、兰英(河南安阳豫剧二团);夏韵龙弟子:李梦雄(北京风雷京剧团)、李连元(北京京剧院)、安平(上海京剧院)、李大申、王文祉(北京京剧院)、马子俊(北京京剧院)、马子强(北京风雷京剧团);王正屏弟子:孟广禄(天津青年京剧团)、康万生(天津京剧院)、李梦雄(北京风雷京剧团)、唐元才(上海京剧院)、张达发(上海京剧院)、宋昌林(山东京剧院)、马凤良(上海京剧院)、侯连英(北京京剧院)、崔永明(宁波电视台)、翁思可(上海京剧院)、冯立坤(宁波电视台)、张志清(上海京剧院)、周春光(上海京剧院)、郭洪昌(天津养老院)、张祖光;钳韵宏弟子:孟广禄(天津青年京剧团)、吕得礼(青岛京剧团)、张卫东(青岛京剧团)、孙爱华(青岛纺织机械厂)、孙庆、张国辉、刘嘉欣(天津京剧院)、刘大可(上海京剧院);张韵斌弟子:侯连英(北京京剧院)、陆有宽(北京京剧院)、梁敏通(湖北省京剧团);杨博森弟子:杨燕毅(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李长春弟子:陈俊杰(北京京剧院)、陈汉文(台湾国光剧团)、魏积军(中国京剧院);刘玉祥弟子:苏昆(哈尔滨京剧院)、王博(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孟俊泉弟子:李小培(北京京剧院)。

裘派四代弟子包括:康万生弟子:李磊(天津艺校)、田立和(蓟县法院);邓沐玮弟子:陈长庆(济南市京剧院)、王嘉庆(天津京剧院)、时维(天津京剧院)、刘勇(天津京剧院);孟广禄弟子:高航(天津京剧院)、姚盛昊(沈阳大学)、李兵(石家庄京剧团)、付博洋(北京京剧院)。出生:1915年8月25日,农历乙卯年七月十五日逝世:1971年10月5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七日人物分类京剧 净行演员科班院校富连成社 盛字科 学生

裘盛戎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名净裘桂仙之子。八岁开始从父学戏,其父是清末民初京城闻名,讲究唱法、吐字饱满有力、发音一丝不苟的铜锤花脸,也是京胡名家(曾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琴)。父亲的严格要求,为裘盛戎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2岁,他就学会了20多出戏,进富连成科班时,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升一级,按“盛”字排。在科里,经肖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教导,艺事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当时科班上戏规矩,大轴是武戏,倒第二是生旦戏,他的戏如《探阴山》等则常破例放在压轴。

  1934年出科后,曾搭班在杨小楼、金少山门下,另外还同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及孟小冬、周信芳、盖叫天等大师以及四小名旦、叶盛章、叶盛兰、李少春、高盛麟、李玉茹、言慧珠等同台演出。其间一度倒仓,加之父亲的病逝等原因使他思想苦闷,在上海天蟾、黄金等剧场充当班底。尽管这样,他的才华和造诣依然为行内外人及观众所欣赏。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金少山在上海演出,邀他合作《草桥关》、《刺王僚》、《白良关》,金少山鼓励他“好好干,将来前途远大”,并与他合灌唱片《真假李逵》。这期间,他还与周信芳有较长时间合作,从麒派表演中汲取艺术营养充实自己的花脸表演技艺。

  1947年,裘盛戎创立了“戎社”,首演于北京三庆戏院,打炮戏即更名《姚期》的头二本《草桥关》。虽是老戏,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处理,演出时观众彩声连连,取得圆满成功。此后“戎社”经常在京津演出《铡美案》、《战宛城》、《打龙袍》、《连环套》、《牧虎关》、《大·探·二》等戏,并将《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剧目。

  解放后,裘盛戎与谭富英携手成立了“太平京剧社”(后更名为北京京剧二团),二人并挂头牌,合作演出新戏《将相和》、《正气歌》、《除三害》等。1953年赴朝鲜慰问,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术已到达颠峰状态。1956年,他加盟了被誉为具有全国最佳搭档“四大头牌”——“马谭张裘”的北京京剧团,并任副团长。在这个团里,马谭张裘四人有时轮流唱开场戏或上大轴,有一次裘唱大轴《坐寨盗马》,开场戏是张君秋的《女起解》,二出是谭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马连良的《借赵云》,一时传为美谈。他们每年都排演新剧目,最具代表性的有《秦香莲》、《赵氏孤儿》、《官渡之战》、《海瑞罢官》、《赤桑镇》等。1964年裘盛戎参加了现代戏《杜鹃山》的创作和演出,他在剧中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乌豆。同期,他还创演了另一出现代戏《雪花飘》。

  1966年,裘盛戎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隔离审查,并被抄家。北京京剧团出演《海港》,只让他担任B角高志杨,于是每逢此剧由B角演出时,观众就蜂拥前往,争睹艰难岁月中裘先生的风采。裘盛戎深爱他的事业,逝世前两年,他尚在“控制使用”中,还随《杜鹃山》剧组去湘鄂赣体验生活。不久,他被查出患有肺癌,1971年扩散到脑部。

  裘盛戎广收金、郝、侯各派之长,又借鉴了老生、青衣唱腔,形成了铜锤、架子融为一体的新风格,最后创之为影响深远的裘派艺术。他打破了过去铜锤花脸的以“声”夺人的局面,提倡以柔衬刚,利用鼻、头腔共鸣,以声传情、寓情于声、声情并茂,人称“金嗓铜锤”。他把若干年来净角铜锤和架子、文与武两门界限打破,统兼二者,不但擅演铜锤的徐彦昭、包公,也能演架子的曹操、严嵩、刘谨,并能演武二花的张飞,他在《铡美案》中精彩的表演被誉为“活包公”。他为《赵氏孤儿》、《除三害》、《赤桑镇》等戏中开创的新腔,至今仍为戏迷所喜爱,并被广为传唱。

  为了弥补身体矮小的不足,裘盛戎在唱念做表、脸谱、舞台调度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他以唱念的气势、增加靴底的高度、蟒袍在肩部绣花、在台上尽量比同台演员趋前一步等方法,使所扮演角色在台上依然威风雄壮。

  吴小如说:“裘派花脸不下数十,至今还没有一位能演得像裘盛戎本人那样声情并茂。”翁偶虹认为,“如果说金少山是一座高山,那裘盛戎则是一座更高的山,他取代了金少山,改变了金派30年统一天下的局面,雄踞净行之首,开了花脸一代新风。”裘先生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

  裘先生之弟裘世戎,自小便受到了父、兄影响,入科后,在老先生们的精心培育和裘盛戎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既能唱铜锤花脸戏又能演架子花脸戏,是“世”字班里的当家花脸。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大·探·二》、《草桥关》、《锁五龙》、《恶虎村》及《大战宛城》等戏。他的唱、念、做以及扮相、风度都酷似其兄,只是嗓子略逊于盛戎,与其父、兄一起,被人们称为“裘门三杰”。解放后,长期在云南京剧团工作,现已去世。

  女裘云继父音韵,活跃于当今票界。长子裘鸣,后改名裘少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从孙盛文等老师,舞台形象嗓音酷似其父,曾与谭元寿、王玉敏等名家合作过《失、空、斩》、《打龙袍》等剧目,在”纪念裘盛戎诞辰80周年”的活动中,抱病参演,颇受好评。1996年,因患肺癌恶化,在京逝世,年仅39岁。少戎之子裘继戎,工铜锤花脸,毕业与北京戏曲学校,现经常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裘先生的长女裘红,幼年即入中国戏曲学校学戏,主攻青衣,师从于玉衡等老师,演过《二进宫》、《玉堂春》等剧目,曾在北京京剧院工作。

  五女裘芸,自幼酷爱京剧,近年来常以票友身份粉墨登场,颇受好评。

  裘盛戎26岁就开始收徒,早期有钳韵宏、方荣翔、夏韵龙、王正屏,后又收张韵斌、郝庆海、于鸣奎、吴钰章、李长春、李欣、孟俊泉等,称老师的私淑弟子几乎遍布全国。当代净行名角为邓沐玮、康万生、杨燕毅、孟广禄、宋昌林均为裘之再传弟子。“十净九裘”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大、伸延。

  裘盛戎26岁就开始收徒,早期有钳韵宏、方荣翔、夏韵龙、王正屏,后又收张韵斌、郝庆海、于鸣奎、吴钰章、李长春、李欣、孟俊泉等、称老师的私淑弟子几乎遍布全国。当代净行名角如邓沐玮、康万生、杨燕毅、孟广禄、宋昌林均为裘之再传弟子。“十净九裘”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大、伸延。

  裘先生生前留有大量录音资料,彩色电影《秦香莲》、《群英会·借东风》中保存了他珍贵的表演艺术形象。

获奖记录

1952年11月14日,裘盛戎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

1989年10月12日,裘盛戎荣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戏曲视频

戏曲唱片

戏曲视频

戏曲演出

1957年01月02日,日北京京剧团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京剧龙凤呈祥》,张君秋马连良谭富英李多奎马富禄马长礼周和桐张福昆陆洪瑞董德林李四广朱金琴黄元庆茹富华金振明刘永利参与演出。详情

  • 以上部分内容自动生成,如有错误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