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社

来自戏曲百科

名称由来

马良连生于北京,原籍陕西扶风,将自己的戏班取名“扶风社”,这就与旧时的郡望息息相关。

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在《百家姓》刻本中,也往往在每个姓氏前面注明了“郡望”,如:赵〔天水〕钱〔彭城〕孙〔乐安〕李〔陇西〕。

马氏一族的发祥地为陕西扶风,因此,称马氏一族的郡望为扶风。加之马连良的祖籍为陕西扶风,因此,他将自己的戏班取名为“扶风社”。

这主要是归因于人们的寻根念祖的观念意识。人们重视自己姓氏的来历和郡望,特别是现代寓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常常以同姓、同郡望来联宗认亲。

发展历史

1930年,马连良创立了“扶风社”,不仅吸引大量名角加入,就连普通的龙套演员也愿意接纳。马连良对于艺术的追求近乎苛刻,正因如此,扶风社的大旗不仅风靡一时,且红火了几十载。

1936年9月19日,有“华北第一剧场”之称的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马连良代表中国大戏院致谢词。开幕首期,马连良的“扶风社”连演18天,场场爆满,戏院净得利润两万元。

1937年张君秋加入扶风社,此后,马连良、张君秋、刘连荣(后为袁世海)、叶盛兰、马富禄这五位大角儿,被誉为扶风社“五虎上将”。加上“胡琴圣手”杨宝忠,“鼓界三杰”之一的乔玉泉,这样的演出阵容,可称得上空前绝后,首屈一指。戏班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戏曲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