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剧院

来自戏曲百科

上海沪剧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其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建院于1982年9月,首任院长丁是娥。

长期以来,上海沪剧院充分发挥沪剧善于反映现代生活的优势,创作演出了大量表现新时代、塑造新人物的优秀现代戏。《罗汉钱》、《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灯记》、《一个明星的遭遇》、《姊妹俩》、《逃犯》、《牛仔女》、《明月照母心》、《风雨同龄人》、《今日梦圆》、《董梅卿》、《露香女》等剧目,声名远扬,蜚声海内外;同时推陈出新,创排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经典剧目。《大雷雨》、《叛逆女性》、《杨乃武与小白菜》、《石榴裙下》、《日出》、《雷雨》、《瑞珏》等剧广受观众好评。其中《芦荡火种》、《红灯记》被改编移植为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罗汉钱》、《星星之火》被拍摄成电影;《璇子》开沪剧电视连续剧之先河。

上海沪剧院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以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凌爱珍、筱爱琴、袁滨忠、韩玉敏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表演艺术家创造了各树一帜的艺术流派,为沪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吕贤丽、钱思剑等一批著名演员在观众中享有盛誉;朱俭、程臻、吉燕萍、居峰、洪立勇、徐蓉、王丽君、赵玥等诸多优秀青年演员广受各方好评;洪豆豆、王祎雯、钱莹、王森、丁叶波、金世杰等一批沪剧新蕾含苞待放,备受观众喜爱。

建院以来,剧院屡获殊荣。曾被中宣部和文化部等14个中央部委办授予全国“三下乡”先进集体;创排的剧目先后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多位著名演员曾荣获过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等重要奖项。

近年来,沪剧院先后赴澳大利亚、南非、美国、奥地利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访问演出,还先后为美国总统、德国总理、越南国家主席和柬埔寨国王等重要外宾演出,受到海外观众的好评和赞誉。

上海沪剧院 1982年9月28日,在原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与爱华沪剧团合并的上海沪剧团的基础上整顿组成的。院长丁是娥、副院长程晋权、邵滨孙、陈剑云,艺术顾问董源、邵滨孙、石筱英。1985年4月丁是娥任名誉院长,流泽任院长,陈剑云、刘卫国任副院长。1987年8月陈剑云任院长,蒋鉴明、何俊任副院长。1992年8月蒋鉴明任院长、余雍和任艺术总监、金雪苓任副院长。建院后除继续上演原上海沪剧团所创作的《金绣娘》、《被唾弃的人》、《一个明星的遭遇》等戏之外,还创作了不少新的优秀现代戏,如《姐妹俩》于1983年12月参加上海市第二届戏剧节并在1984年7月赴北京参加全国现代题材戏曲、歌剧、话剧调演,获剧本、导演、作曲、舞台、灯光、效果、主演、配演等奖。《逃犯》于1985年参加上海第三届戏剧节,获导演及主角奖。《雾中人》、《牛仔女》、《一夜生死恋》于1989年11月参加上海市文化艺术节,《雾中人》、《牛仔女》获优秀成果奖,《一夜生死恋》于1990年6月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特别嘉奖。1990年4月,该院因编演现代戏成绩显著受到文化部的表彰。1990年11月举办“六代同堂”会串暨部份优秀剧目展演,在人民大舞台和上海商城连演连满30场。1991年5月《明月照母心》在扬州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调演,获优秀剧目奖及优秀编剧、导演、作曲、乐队、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演员及青年演员等奖;是年9月随上海市赴京汇报演出团进京演出。1993年5月《风雨同龄人》在福州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获剧本创作、优秀音乐设计、优秀演员及演员奖。1995年9月《今日梦圆》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是年10月在成都参加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囊括所有奖项。该院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发起单位之一。在改革开放10余年来的艺术实践之中,成长起了一批深受沪剧观众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如马莉莉、张杏声、陈瑜、茅善玉、孙徐春等。院址在常德路545弄2号。

戏曲事件